推动网络反腐向纵深发展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网络反腐,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它是社会开放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期信息化浪潮迅速推进与群众主人翁意识高度觉醒综合作用的结果。网络作为一个快捷、高效、自由的公共平台,承载了公众对公权力的关注、对知识的渴求,其不仅是公众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窗口,还是体察社情民意、衡量社会发展趋向的风向标,社会上有多少种现象,网络中就能产生多少种言论,并进一步将细小的社会现实归类、解析、放大,成为人所共知的思想观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反腐应运而生,且在历经最初的民意沉淀后,已逐渐由“腐败问题评析”演变为指向性极强的“腐败现象透视”及“腐败行为监举”,其“瞬发而即至、始悉而周知”,受力面广,影响面大,已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且有愈加跟进之势。

  网络反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对于网络反腐,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突破以往存在的模糊认识。在我国传统社会,对反腐倡廉人民群众仅依赖于统治阶级上层的所作所为,且习惯于维系体制内的稳定,难于形成突破陈规的力量。其所采取的方式大都是自上而下的被动适应,因而捕风捉影者多,了解真像的少;愤世嫉俗者多,能解决问题的少,与人民群众的自身愿望比还有非常明显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法规制度日趋健全,各项监督约束日益严格,公众的主人翁意识亦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腐败行为等深恶痛绝,在这一时段,群众反腐以信件、电话举报及亲身到监察机关举报腐败为主要手段。以此为依托,我国对腐败现象形成了强有力的威慑,破获了大量涉及各行各业的违法违纪案件,并建立了稳定、完善、高效的反腐体系,为促进社会有序发展、保证公平正义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社会的发展进步,腐败方式也日渐复杂化,这一现实使反腐手段进行信息化改造的需求日益迫切。一方面,腐败方式出现了多元渗透、全域并进的苗头,一些腐败行为更加隐蔽,用以遮盖腐败的外包装更加严密而华丽,一些行业腐败甚至出现了网络化、集团化、家庭化的现象,其分工更加明确细致,互为攻守,使传统反腐手段的局限性日益显现。而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正是在这种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反腐意识更加高涨,全社会信息化建设基础日渐牢固,为构建新的反腐体系营造了不可替代的良好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反腐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信息条件下推动社会建设的鲜明标志,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只可重视而不能忽视,只可利用而不能排斥。

  必须对网络反腐进行科学引导与制度规范。网络的技术特征与网络建设的社会属性是网络反腐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技术设置来说,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上的距离已渐渐拉近,稍加利用与改造,建成一个集反腐倡廉、沟通民意且能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已不存在技术难题,只要下定决心,就能实现在软、硬件建设上的有力保障。

  从社会属性来看,网络反腐涉及方方面面的情况,需要统筹规划。一是要推动对网络反腐本身的认识深化。网络反腐是新生事物,群众有热情,但认识上却有局限,绝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好各种宣传手段,采取系统有效的步骤,不仅使网络反腐的观念深入人心,还要使网络反腐的操作方法、手段措施、奖惩规章等为大众所接受与熟知,有效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认识的提高。二是要强化对网络反腐的法律与约束。网络反腐不是“人肉搜索”,其需要群体热度,却更要保持法律上的理性与严密的程序逻辑。公众在反映腐败现象时,要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对于不能出具明确证据的“腐败”,只能作为有关部门了解情况的参考。即使是反腐对象本身,在法律认定其有罪之前,其还是合法公民,我们在采取合理手段反映事实的同时,绝不能侵害其隐私,伤害其尊严。三是要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在推动网络反腐过程中,各政府部门既是执法的力量,也是被监督的对象。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纪检部门的决定性定位,要在党委的集中领导下,不断完善反腐制度,设立专门的纪检队伍。要在现有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各政府网站的群众影响,明确责任,分工协作,限期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塑造出公正、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

  构建主动作为、有效应对的反腐工作新体系,推动网络反腐向纵深发展。发展无远弗届,腐败亦无孔不入,再严密的管理体制,也会有空隙可循。因此,新时期的反腐工作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不断调整与完善的工作体系,在指导思想上跟进,在体制机制上完善,在运行方式上提高,使之从根本上符合形势任务的要求。

  指导思想上,要预防在前、主动作为。在反腐问题上,党中央信心坚定、态度明确、措施得力,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支持、坚决拥护、积极投入,使反腐工作始终保持了应有的高压态势。在新阶段,我们要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了解潜规则运行的渠道、分析不正之风存在的原委、整改暗箱操作的流俗,要采取“提前介入、全域介入、系统介入”的办法,确立章程,强化约束,主动作为,使反腐利剑高悬,令腐败现象无所遁形。

  体制机制上,要稳定完善、充满活力。反腐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既有稳定性要求,也有开放性与前沿性的设置,不仅要有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还要能打造出一支讲团结、讲科学、讲党性的领导力量,培养出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人才队伍,创建出一整套有活力、有拼劲、能落实的奖惩机制,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损耗,避免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形成可根据需要不断调整内部设置的体制机制。

  运行方式上,要科学高效、迅速应对。“网络反腐”虽尚处于初始阶段,却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能够形成全局性影响。首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就如何进行网络反腐、如何规划网络反腐、如何处理反腐信息及案例等做出明确规定,防止空谈而不作为。其次,“反腐”做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且高度敏感的议题,在依托网络运行时,必然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引发诸多争论,在推动运行时,我们既要使其完全合法,还要合情,更要符合人民群众的主观要求与客观需要,做到有反响、有回音、能解决,使“网络反腐”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