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以信息化打造“阳光规划”
来源:长江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市规划局门户网站“数字武汉—城乡规划网”

  为适应机构改革要求,加大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和公示工作力度,更好地服务社会,市规划局门户网站“数字武汉—规划国土在线”更名为“数字武汉—城乡规划网”(www.wpl.gov.cnwww.digitalwuhan.gov.cn),新网站凸显人文关怀、便民服务、科技创新与和谐互动,以信息化打造“阳光规划”。

  全面展示城乡规划工作的权威窗口

  “数字武汉—城乡规划网”是全面反映武汉市城乡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唯一官方网站,是贯彻《城乡规划法》要求的全新公众服务平台。

  新网站以“两室两厅一窗一园”为主线,设置有13个主栏目,75个子栏目,收录文章8785篇,以图文关联的形式发布了批前公示91项,收集反馈意见120条,批后公示15910项,发布在建项目303项,建设项目选址项目100项。其中“公示大厅、申报大厅、规划成果展示室、网上会客室”是政务公开的主栏目,“美好家园”展示武汉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世界之窗”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规划成果。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网站包括了全市各区规划管理部门的子网站或网页,聚合了城市、乡镇、农村的规划管理信息内容,是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的权威窗口。

  体现人文关怀的城市发展画卷

  “数字武汉—城乡规划网”秉承“以人为本”理念,采取人性化的设计思想,贴近受众、贴近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在设计理念上,力求体现“传承历史文脉、服务武汉建设、规划美好未来”的规划思想,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技术资料和规划点评,全面展示规划部门对武汉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

  在页面风格上,努力改善用户体验,应用了页签式信息展示设计,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信息量,简化了操作。提供了聚合内容的信息订阅服务,可以使用户随时享受网站更新的信息服务。

  在具体实现上,引入“客户”策略,即视公众为“客户”,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宗旨,围绕客户需求组织整合的规划信息资源,提供差异化的信息服务。网站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定了不同的栏目定制策略和信息服务类别,用户可定制网站,获取对应的信息服务。通过差异化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展示和信息服务,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和“命中率”。

  公开、办事、互动一体的服务桥梁

  “数字武汉—城乡规划网”着力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在线互动三项功能上下工夫,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在不断丰富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同时,将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了网站服务能力。

  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网站加强了规划公示的力度,批前公示的内容更加丰富,对规划草案、总平面规划方案、建设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设计条件调整、规划方案调整等审批事项的图件和文本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与“局长信箱”一样,网站“规划公示”的工作环节已经嵌入市规划局日常工作流程,成为群众反馈意见的便捷桥梁。

  网站将审批项目的办理状态、审批结果的图文公示有机结合起来,在公示的同时完善了网上办事的服务;对于发布的任意一条信息,网站都可以提供评论功能,将信息反馈的形式再次拓展。同时,网站还增加了可监控、可管理的BBS论坛系统,还设计有定期的处室在线交流系统,为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互动方式。

  基于数字武汉的多维信息平台

  “数字武汉—城乡规划网”大量应用数字武汉建设成果,集成了丰富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方面的信息,包括了二维地理信息、规划编制信息、三维城市空间信息、局部三维模型信息。结合城市三维展现,融合时间维,构建了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时态的多维度城市规划信息服务,丰富了网站内容层次。

  网站通过在建项目查询、家住武汉等栏目,以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建项目、住宅小区为切入点,展示城市建设面貌,同时吸引更多市民关心城市建设,投入到城市规划发展当中来, 让武汉市民参与讨论,谋划发展。在建项目查询栏目以建设工程核位红线图为蓝本,辅以文字说明的形式介绍武汉市所有正在建设的项目。家住武汉以武汉市市域图为基础,以三维模型或航空影像等形式展现武汉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住宅项目。

  按照传承历史文脉、服务城市建设、宣传远景规划的设计理念,网站还通过城市记忆、家住武汉、规划赏析等栏目,来体现历史、现在与未来。宏观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展现城市规划建设的新面貌,展望城市未来的发展和趋势;微观上,反映了城市局部从规划编制,到规划实施,到未来发展的脉络。

  前后台同步的公众信息发布渠道

  网站上大量的公示信息来自于市规划局内网上运行的各个电子政务系统,各类事务性服务业也需要电子政务系统的协同。为了保证信息服务的平滑性、时效性和全面性,网站采用了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数据同步和交换,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中的事务处理组件进行封装,强化业务协同办理,实现前后台无缝集成。

  目前,规划局内部的电子政务平台业务审批系统为门户网站提供了建设项目“一书三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的审批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平台为门户网站提供了规划编制和图形信息;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为门户网站提供了各类新闻、公文信息。数据交换服务接口每天定时提取各个系统中的原始数据,处理后经过信息脱敏摆渡到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网站借助后台电子政务系统的服务支持,提供网上申报、项目审批查询等服务。形成了“全局联动、信息同步、权限审查、实时监督”的更新维护机制。 何孝齐  姚春晖 

  市规划局开展

  专项业务培训工作

  为深入推进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建设服务型政府机关,扎实推进规划管理改革工作。市规划局启动了规划管理改革的专项业务培训。培训分5期共5个专题,中心城区8个分局以及市局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是市规划局结合贯彻杨书记、阮市长指示精神进行的。也是为实现该局提出的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全国一流规划局,努力建设一支忠实捍卫城市利益的规划队伍等“五个一”工程战略目标要求,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为达到培训的内容新、实用性强的效果,此次培训,该局邀请了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黄亚平教授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授课,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城乡规划发展动态;武汉市规划的编制体系;用地规划业务的技术、审批和管理等。培训中,反思了过去20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不足,预测了城市规划今后发展的走向,引入了社会发展目标概念;全面解析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同时,也对打造中部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全国性交通枢纽工程,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水平等进行了讨论学习。

  市规划局表示,类似培训工作,将根据形势任务需要,不定期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