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是——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残疾人。中国标准化协会(CCSA)联手新浪科技发布信息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它是由中国标准化协会(CCSA)按照原信产部规划部署组织业界专家研究制定完成的,是国内首个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
信息无障碍在国际上的背景以及概念
每年的联合国大会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呼吁自身权益的平台。大会上提出的议案难免会产生不一致的声音;但是有这么一个决议,在提出后得到与会所有国家一致的认同,这就是“信息无障碍”。通过查阅联合国相关决议中的名词,“信息无障碍”又可译为“信息可达性”,指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应对于不同的人群应有平等的机会和差异不大的成本。
在2000年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亲手递交了关于世界行动纲领实施问题的进度报告,在这则报告中明确提到了无障碍环境标准规则第五条的政策引导在自然环境和信息、通信技术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而在随后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上提出的《行动计划》里,更是将“信息无障碍”放在了国家通信战略、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是“在国家信息通信战略方面,满足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特别是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儿童和其它处境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要“鼓励设计和推出信息通信技术设备和服务,使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特别是处于社会边缘地位的儿童)和其它处境不利群体和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方便地并以可承受的价格进行使用,并在通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和辅助性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推动下,促进开发适合这些群体需要的技术、应用和内容。”
信息无障碍在我国的背景以及概念
在2000年联合国提出开展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建议后,国际电信联盟(ITU)、欧洲电信联盟(ETSI)这些国际上最大的电信标准化机构就开展了专门的研究课题,或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开展研究。在我国,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于2006年设立了首批信息无障碍标准化研究课题。其中《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系统地对国内信息无障碍群体的总体状况,产品和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信息无障碍标准化研究的目标进行了阐述,成为指导今后相关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该文件中,对我国信息无障碍工作的目标给出明确建议:信息无障碍”指实现为任何人(无论健全人还是残障人士、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何种文化或语言的人、无论是低收入人群还是高收入人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相近的成本,便利地获取基本信息或使用通常的信息沟通手段。
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无障碍标准制定经验,通过国内外有代表性的无障碍产品生产厂商和不同群体用户的代表的共同合作,于今年制定完成我国第一个信息无障碍领域的标准《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标准编号为:YD/T 1761-2008)。该标准弥补了信息无障碍标准在我国的空白,同时为相关企业参与国内的信息无障碍工作提供了依据。
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国内几亿人口的切实利益,其实施的效果将会影响到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各项信息无障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始终都在贯彻和体现着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怀和支持,是我国建设信息化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帮助弱势人群改善信息环境、消除信息鸿沟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