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正在成为时髦名词。
从被列入各省市的“十五”规划到“十一五”规划,城市的数字化管理时代越来越近了,从百姓生活到投资主体,乃至相关产业的竞合,系列新趋势、新格局伴随着这一进程不断显现。
公共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道的700余户居民,如今只需在家中按动按钮,设在社区服务中心终端服务器上的电子地图就会直观地显示出该用户的位置。
这是社区数字化实施以后带给社区居民的便利。目前全国有近8万个社区,其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像大连西岗区北京街道这样开展了信息化建设。
城市数字化意味着市民将享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化服务,甚至可以享受到政府信息公开带来的实惠。
足不出户,就能全面了解武汉市所有的新楼盘。武汉市把全市的拆迁信息放到网上公示,市民只要点击“国土规划在线”的“拆迁服务站”,就能看到所有的拆迁信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范围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的发展模式。
分析认为,在未来几年中,以电子政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将是城市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公共服务信息化的体制基础和发展水平将得到稳步提升。
建设投资模式将趋向市场化
从投资者角度看,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新的市场。尤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约束下,这一领域被誉为“绿色领地”。
数字城市建设的工程量十分浩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工作,因此仅依靠政府来完成这些事情是不现实的。
曾有专家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市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承包给当地电信去做,电信需要完整的数字地图做基础图层,于是找到当地的测绘部门。测绘部门一开口就要价240万元。电信财大气粗,一气之下花了近300万元聘请最先进的技术公司做了一个比测绘部门还要完整的城市基础地图。
企业对投资进入这一领域的冲动可想而知。
实际上,数字城市不仅是政府电子政务,更多的是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受益的是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在内的整个城市,数字城市中包含巨大的产业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市场,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数字产业迎来发展高峰
浏览相关网页,总能看到不同城市政府网站打出招标采购数字化设备的公告。
与数字城市相关的是一个涉及多种类型企业的绵长的产业链。
据业内介绍,其厂商类型分为数据加工商(包括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更新和维护)、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商、数据库及操作系统提供商、服务器及路由设备提供商、基础网络设施运营商、业务软件开发商、工程项目集成商、移动终端生产商等,它们都将在城市数字化建设中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
随着数字城市的相关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近两年GIS专业领域中一些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在迅速膨胀。对于传统的IT厂商而言,则随着一些传统的行业用户,比如金融、交通、医疗等的信息化建设而加入到数字城市大军中。它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数字城市架构中的上层应用中。
如今,位于产业链前端的GIS企业开始向上延伸,要让GIS更好地融入到业务应用中,呼出“与IT融合的口号”,IT厂商也因地理信息带来的增值空间而开始向下探索,与GIS厂商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