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步伐 实现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程德兴 
 

  一、以跨越发展的要求认识信息化的作用

  1.加快信息化步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助于解决工业化过程中长期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有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担的依赖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大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加快信息化步伐是打造如皋新名片,构筑跨越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总体看我市还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初始阶段,工业化进程还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偏低,技术含量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与苏南的差距仍然较大,与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还不巩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我市要想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抢得制高点和主动权,就必须加紧构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有利平台。

  3.加快信息化步伐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营主体,在共有的“优胜劣汰”规则下,如何突破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4.加快信息化步伐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政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实施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标志。推行电子政务,通过构建网络化的信息平台,打通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是打破政府机构特有的条条和块块,杜绝传统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分分割和官僚主义,消除信息传递的障碍,有利于政府机构的改革,实现从“管、审、批”的干预型政府向致力于“扶、帮、助”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以跨越发展的眼光审视信息化的现状

  1.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氛围和有效推进机制尚未形成。

  2.信息化建设亮点纷呈,但信息化工程的效益发挥参差不齐,与苏南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一是政府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但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比较明显。

  二是企业信息化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但不少企业信息化的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应用水平十分有限。

  三是农村信息化全面推开,城市综合管理信息化进步较快,但信息化成果的应用仍面临难题。

  3.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提升和信息化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迎头赶超苏南信息化进程的步伐亟待加快。

 三、以跨越发展的思路推进信息化的进程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当前如皋发展最紧迫的是推动工业化,而且是新型的工业化。以信息化引领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使用,更不是仅仅依靠市场之手就能实现的,需要政府从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精心培植和呵护,需要政府强有力的超前推动和适度介入。

  1.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增强全社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意识和能力。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意识。要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在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要对全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成功典型,加强宣传,以典型引路带动全市信息化水平再上台阶。着力建立信息化人才培育使用机制,构建信息产业人才高地。

  2.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优化政策扶持,营造推进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当前必须像制定产业规划一样制定好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瞄准国际信息化发展的潮流,高点定位,邀请一流的专家和机构制定好规划,并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量化目标、同步推进。

  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渠道。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以小搏大、以虚引实的带动作用,利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产业重大项目、信息化核心技术研发、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化示范工程等。在队伍建设上,落实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海内外优秀信息人才。

  3.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发挥政府的带头示范效应。

  4.强化有效推进机制,建立严格考评制度,努力形成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考核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