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是最大障碍
在一些信息工程监理企业看来,甲方的认识是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甲方不知道监理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朋佳咨询公司总裁钟民说道。钟民从事第三方IT服务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近一直在思考信息工程监理的价值如何得以体现。事实上,确如其所言,虽然目前有一些甲方在项目实施时会选择第三方监理公司,但只是把“请监理”作为其项目“规范性”的一种体现,并没有真正了解和重视工程监理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华深公司信息工程监理部经理郑立强也有很深的感触。“作为监理公司,肯定是想为甲方负责,为甲方提供帮助,但实际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甲方企业对于监理公司的价值并不认同,因此在协调沟通过程中,监理的权威性往往得不到甲方的尊重,最后导致监理的作用和价值无法体现。”郑立强对记者坦言这一问题令其颇为苦恼。
其实钟、郑二人所说的现象并不是最糟糕的,因为这些用户无论出发点如何,毕竟最终还是选择了监理公司。而有很多项目虽然金额远大于两百万,但却对第三方监理置之不理。“虽然02年国家就规定了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监理,但由于对不引入第三方监理并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因此一些甲方在实际项目操作时,并不会考虑监理公司。”一位信息监理工程师说道,在他看来,这也是国内信息工程监理实际市场规模与预测数字相差巨大的主要原因。
监而不理
甲方的认识固然是主要发展障碍,但信息工程监理公司自身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实际上,目前在信息工程监理项目中,争议最大的就是所谓的“形式监理”。“现在有一些监理公司确实存在着‘形式监理’或‘监而不理’的现象,这需要监理公司从自身去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朋佳咨询总裁钟民说。
事实上,钟民所说的这种“监而不理”现象对于整个监理行业的发展已经造成了很大伤害,“如果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而没有专业能力和实际投入,监理的价值就无从体现,最后伤害的只能是自己和整个监理行业的牌子!”说起这一问题,美国归来的洪先生有些激动。
那么,监理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呢?在钟民看来,监理公司的定位非常重要。“作为第三方服务者,监理公司一定要从项目的角度出发,而不是完全地听从甲方。”钟民认为只有做到这一点,监理公司才能得到甲方和乙方的共同认可和尊重,“这样甲方、乙方以及监理公司才能实现多赢。”
实际上,对于这一点,作为甲方的用户对于监理公司的认识也有一些误区:例如很多甲方认为既然监理公司是和甲方签的合同,那么监理公司就完全站在甲方的立场上。但事实上,监理的最大原则就是必须要公正、科学、诚信、守法,所以监理公司首先是公正、中立的第三方,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项目的成功,而项目的成功也就意味着甲方的利益得到保障。“这需要各方认识的提高,对监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钟民说道。为了让信息工程监理的知识能够得到尽快普及,钟民最近正准备出版一本有关信息工程监理的书籍,“现在正在联系出版社,应该很快就可以出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国内信息监理行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恶性竞争导致恶性循环
“恶性竞争”则是监理公司面临的另一问题。“有些监理公司恶意竞争,导致收费明显低于成本,使监理公司派不出高水平的监理人员,进而导致监理效果下降,影响用户对IT监理的选择,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家监理公司的市场总监对记者抱怨道。
仔细分析低价竞争的真正原因,国家标准的缺失应该是主要症结所在。“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家收费标准,建设单位即便是要请监理,也没有可以参考的立项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信息化监理行业陷入简单的价格竞争,处于恶性循环的边缘。”某业内资深人士分析道。
事实上,确如其所言:由于缺乏收费准则,监理公司在招标过程中,为了赢得项目,经常报出令人吃惊的低价。“一般情况下,监理的费用大约是项目总金额的3~4%左右,但有些公司为了中标,经常报出1%的价格。”某监理公司销售人员小伍说。为了说明这种低价所带来的危害,小伍给记者算了一笔帐:如果一项500万的软件开发项目,收取的监理费用按1%计算应为5万。而这样规模的工程的周期有些可能要100天或一年左右。“这么长的周期,这么少的费用,对人才的要求又是这么的高,试问有几家监理公司能够支撑下去?”小伍问道。在他看来,这样的监理公司即使投下标来,也不会花费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做这个项目。“毕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样下去肯定监理不出什么结果。而甲方虽然花了钱,但却得不到保障。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叫甲方拿什么来相信监理,而监理机构又如何能够完善、壮大?”
不过,对于这一问题,大多数业内人士还是抱乐观态度。“国家正在制定信息工程监理的详细标准,如果这一标准能够尽快发布,将会对整个市场的竞争态势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华深公司郑立强认为国家标准是规范监理行业的最好准则。
实际上,在此之前也曾经有一些规范出台。例如2005年发布的《信息工程监理规范》以及一些地方性的规范,但这些规范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相对过于宏观,对于具体流程和细节的规定不足。“信息监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服务,对于具体流程和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但05年的规范只是一个总则,对细节涉及较少。”钟民委婉地说。对于正在制定中的新国家标准,钟民同样抱有很高的期望,他希望新标准出台以后,能够对市场起到规范作用,“至少可以保证监理公司之间的公平竞争,这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钟民强调说。
行业细分将成发展趋势
新标准的出台固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对于IT监理公司而言,还需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有所把握,这样才能在市场逐渐规范后有所作为。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IT监理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我认为未来IT监理公司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走技术的路线,凭借技术实力来赢得市场。这类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一般比较大,项目范围也很广。例如现在的赛迪监理公司、太极肯思捷等。”华深公司郑立强分析道。
不过,郑立强也表示,由于这一方向对公司的实力和规模等要求比较高,因此这类企业的数量不会太多。“第二个方向应该是大多数监理公司未来发展的目标:走向细分行业。通过对行业的贴近,把行业经验与信息工程监理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自己在某一个或几个细分行业内的优势地位。”
郑的判断也得到了朋佳咨询总经理钟民的认同。钟民认为,虽然现阶段由于市场和生存等多种原因,还不可能要求监理公司都成为行业的专家,但这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我们公司目前已经在开展一些行业纵深的工作,比如在卫生领域,我们就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案例和经验,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优势。接下来,我们还会选择几个行业作为突破口,逐渐树立在行业内的专业地位。”钟民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