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已于近日印发。这个规划全面部署了“十一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重点。我国将通过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一、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微电子技术向纳米级、集成系统方向发展加快,计算技术向超高性能、网络化方向演进,通信和网络技术向宽带、移动方向发展……信息技术与生物、空间、纳米等技术的融合,不断催生新理念、新应用和新产业,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
发展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服务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网络的覆盖面,推进农村地区通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发展,降低农村信息网络应用成本,同时积极开发、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构建业务应用支撑平台,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化信息服务。
此外,国家还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进城务工人员信息服务系统。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缓解资源环境压力
在工业方面,国家将着力推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以及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的信息化改造与应用,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大力开发和利用智能生产工具,推进研发和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推广集散控制、现场总线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网络化制造等技术,强化生产过程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实现精准高效生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迫切要求全面转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深度开发生产、流通和其他经济运行领域的信息资源,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显著降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知识生产、利用、传播和积累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
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业
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工业化水平的同时,信息化还将极大地促进服务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快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广智能交通,同时逐步建立新型金融服务和信用服务体系,完善金融风险监管和现代支付清算体系,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现代金融业务。此外,我国还将培育数字内容产业,拓展电信增值服务,推广数字电视,发展互联网新兴业务,并且开发商业、旅游等服务业信息资源,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增强供应链协同运作能力。国家将培育面向中小企业及不同行业、区域和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服务,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同时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应用,强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服务。此外,我国还将加强管理,规范电子商务秩序,加快信用、认证、支付、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支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二、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通过信息化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围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网络内容,倡导网络道德,建设网络文明。
我国将加强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开发。加快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的内容数字化进程,开发和创作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数字文化产品。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加强民族和民间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此外,我国将营造先进网络文化环境。规范网络文化传播秩序,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使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优秀的作品成为网上文化传播的主流。建立和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正确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网络文化创造实践,全面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我国还将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通过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深入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将扎实推进电子政务,围绕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坚持统筹协调、分步实施。同时,整合政务网络资源,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基础数据资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完善重点业务系统,稳步推进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不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推进政务公开,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与此同时,我国将积极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完善科研和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科研设备网络化应用水平,推动教育与科研资源共享。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强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的联动。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强化对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构建社区综合便民服务信息平台。
此外,我国将健全各类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理能力,为监控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灾情疫情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