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SOA架构是否是建乌托邦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赛迪网    作者:飘摇

【赛迪网讯】

本文主人公:


史高—方信市信息中心处长


李军—方信市交通委信息中心处长


张风—方信市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


史高在床上辗转反侧。SOA的事情让他感觉自己正在奔向悬崖—实施的日期一天天逼近了,他却束手无策,毫无进展。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去年,史高所在的方信市信息中心的老处长退休了,当了5年副处长的史高被扶了正。刚刚上任,就赶上了实施“金市”工程,方信市将要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史高还清楚地记得在项目启动仪式上,市长在讲话中指出:“‘金市’工程将采用最新的SOA理念,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的中心思想。要在解决政府‘信息孤岛’方面有重大突破,极大地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奠定较好的基础……”


史高在台下听得如此陶醉,他觉得那些话就是对他讲的,而他自己,仿佛正在扮演那个打破局部利益的颠覆者的角色。在由市长组成的“金市”工程领导小组中,史高作为项目的CIO,成为了具体的实施者。在接到这个崇高的任务后,史高一边摩拳擦掌,一边暗下决心:“终于可以让信息技术发挥巨大的威力了,而我将成为主导这次变革的幕后英雄。”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史高进行了调研。他发现,方信市的电子政务同中国很多政府部门及企业相似,经过了多年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个各自为政的系统,即分散的信息孤岛。由于各个系统之间数据的异构,应用设计不统一,系统接口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非常高,而且还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投入,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时间和成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由此,无法避免地形成了重复投资。近年来,方信市每年仅花费在IT维护上的成本就有上千万元人民币。


而“金市”工程将要实现系统及资源的整合,要完成的平台包括:公文、会议、活动、档案、批示、预案等内容,几乎所有的业务都要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使用。而这套系统要涉及的单位包括财政、计生、民政、公安、物价、环保等在内的共十几个政务应用系统,实现涵盖政府、各行政机关的定制化的统一办公系统、统一的对外综合性门户网站。在政府内部实现政务工作所需信息和人员的大集中,规范政府工作流程和职能,促进政务公开,市民和企事业单位实现了不出家门就能到政府各级单位办事的便利。


调研之后的结果,让CIO史高犯了难。垂直部门还好说,那么多的兄弟部门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就他手下这几个人,怎么可能完成呢?

 

数据凭什么由我出

春节刚过,项目已经进入到了推进阶段,史高决定先给几个兄弟单位打几个电话试试。

“张主任,过年好啊!我是史高啊。”史高在电话里尽量透着热情,在说自己名字时故意拖着长腔。

“是史处长啊,过年好!最近在忙什么呢?”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张风问道。

“我正在做‘金市’项目,要在SOA理念下搭架构。你也知道,咱们市的每个单位系统建得像个‘大烟囱’,这样的架构,垂直单位间沟通起来还比较方便,可是跨系统沟通和协作,就很困难了。”

“可不是嘛,每次都需要我们信息部门的人反复协调和沟通。”张主任表示了同感。

“所以SOA对于打破咱们这种铁板一块的僵局是一剂良药。它使应用资源虚拟化了,就像用电一样方便,插上就能用,连街道老大妈都会使。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你把你们数据接口开放给我们。”史高顺手推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嘛……SOA好是好,把咱们各系统的紧耦合结构包装成松耦合结构,想用什么就调用什么,改动、调整非常方便。可是我说话也不算数啊,这些数据是我们的宝贝啊,你也知道我的难处……反正这事不好办啊……”张主任在电话那头推托着。

“可‘金市’项目确实是需要把这些数据统一起来。张主任,你就帮帮忙吧。再说您今后想要什么数据,也可以从里面调,大家不都方便了嘛!”

“史高啊,你这就想得太过天真了。SOA并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与组织、管理、商业模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单位各方面力量的协调,不是单靠你我几个小小的主任、处长做得了主的,就目前咱们市的组织架构,要想实现SOA好比是要建立一个‘乌托邦’。”

“我这不是正在跟你协调着嘛?”史高的语气有些不高兴了。

“抱歉,老弟,我今天真是没空听你说这些,今天我们这来了个领导,我要汇报工作了,要不先这样吧,咱们找时间再聊。”张主任挂断了电话。

史高虽然对待熟人有时候会莽撞一些,但他的为人还是挺不错的。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史高总是能想办法解决。但这次,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也许正如张主任所言,这不是单靠他就可以解决的。

需重建企业组织架构

史高静了静心,又拨通了市交通委的电话。了解了史高的意图后,交通委信息中心处长李军说:“老史,我知道你负责的这个项目很重要,但它的难度有多大你想清楚了没有?咱们中国的单位具有强烈的分布式管理的特点,体现在IT管理上就需要慎重考虑。由于历史原因,政府很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都是条块分割,建立SOA需要重新搭建企业组织架构,这需要每个部门公开自己的信息作为前提,这就很容易牵扯到每一个部门的利益;其次是沟通协作;最后才是技术。”

“我们希望能充分地利用共享信息,不再每个单位都重复地开发。”史高忙着解释。

“老史,我还得给你提个醒,相当一部分的SOA项目因为没有建立起一个相对权威的领导部门,最终都失败了。你也该向市领导要点‘尚方宝剑’啥的,不然我这儿真是不好配合你,我需要向我们的部门领导汇报啊。”

李军的一席话倒是提醒了史高。“你说的有道理,要不要我们面谈一下?”史高说。

苦难才刚刚开始

和李军的见面,让史高更觉气馁。“我们可以同意以交通委为试点,开展统一平台建设,但问题是,系统完成后,在我们部门用上后,再向其他地方推广,能用得上吗?”

看史高不言语,李军接着说:“SOA看似是你们技术部门的事情,在我看来,SOA是管理与控制的命题,面临着多重‘囚徒困境’:推进SOA真正的难题在于组织障碍。比如,每个部门都想享受别人的服务,但却不愿意开放自己的服务,现有的组织架构里面,IT部门的工作有时是需要靠人脉来解决的,但一旦真正开始向SOA转变,一些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就不可能靠人脉来解决了。”

李军点了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接着说:“信息的拥有权在现在的时代如此重要,很多是部门不愿意公开的秘密。我给你提一个建议,SOA的共享理念,需要采取一种变通的方式,来获得各部门的支持。如果SOA的目标是在企业级建立一套共享的IT资产管理体系和标准,那么这个工作就不可能仅由IT部门来推动。在 SOA项目的管理支持中,需要建立一个SOA管控委员会,凌驾在所有部门之上,拥有绝对的生杀大权。这在很多企业里,就好像是要把分属于战国诸侯的资产统一起来,这就首先需要像秦始皇那样统一度量衡。

李军拍了拍史高的肩膀,“老史,你得扮演秦始皇才行!”

史高听完,一下子像泄气的皮球。“天哪,我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立足基层需要,实现SOA破局

王甲佳 东经控股CIO

史高还真的是赶上了好时候,如果这事情能搞定,我深信他一定会有更好的前途。但是现在确实是处于“看上去很美”的阶段,我不知道方信市的“金市”工程到底有什么进程安排,但是显然目前的情况下,用SOA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变革是很难破局的。史高与交通委信息中心处长李军、计生委信息中心主任张风相比,在形势的判断上,还是太技术了一些,这里不仅有“谁先出数据”的问题,还有部门形象与绩效呈现的问题。即便是史高拿到李军建议的“尚方宝剑”,我想还是不能最终解决这样大的问题。这种自上而下的做法,只能造出更高的“烟囱”。到底如何破局呢?

借鉴“银联”经验

电子政务除了政府机关上下以及平行之间的联系之外,最核心的服务对象是两个,一是城乡老百姓,二是企事业单位、法人社团。他们就是方信市“金市”工程的直接客户。尤其是为普通老百姓的服务到位之后,可以调动出大部分潜在的和现实的资源促进“金市”工程的SOA化。

我们都清楚最近几年,银联卡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已经融透到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银行、商家还是老百姓都得到了实际的好处。借这个启发,史高负责的市信息中心必须组成“业务需求分析突击小组”,研究老百姓对电子政务方面的需求。比如能不能做个“一卡通”的系统,用来方便老百姓的日常社会生活,以身份证号为ID,在培训、教育、创业、就业、住房、驾驶、医疗、保健、保险、公共事业缴费、公共交通、公园、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领域通用。更为有趣的是,“一卡通”将成为各个单位创造政绩的载体,同时一旦驱动之后,各个单位之间将自发产生交换数据和开放数据的需求。

“烟囱”一旦开始软化,部门的围墙也将逐步被推倒,群众通过各种便利的门户或者窗口(例如温州的“信息亭”)直接参与到电子政务的各个方面。

先群众,后法人,再机关

行政审批中心在许多地方政府中已经运营多年,为很多广大法人单位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为了吸引外来投资,对客商提供的周到、快捷的一站式服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由于行政审批中心的业务是以法人单位需求为主导的少部分业务,许多审批项目还得“回去请示”。法人单位也只能得到有限的服务,基于网络,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不仅有大厅服务,还有网络登记预约,甚至是直接办理的服务,当然更多的是网上、网下的服务。随着服务的深入,部门之间交换数据的内在要求将非常强烈,SOA化的进程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

以文档管理推进政府内部门户建设

“金市”工程提到,公文、会议、活动、档案、批示、预案等通过统一的平台来实现,这属于政府的“家务事”,不难。政府的日常办公体系就可以满足,说白了就是一个公文流转系统,可以专门只做这个部分,操作和管理都很便利。这同时也是一个形象工程,至少在这个方面可以用不长的时间,实现“度量衡的统一”。这样,史高就可能通过对电子政务中业务活动的结构化,由外而内、由下而上地推进SOA化的进程,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得到实惠,同时驱动主动开放数据的进程。之所以说是SOA化,是因为SOA这样的理念在电子政务这样庞大的、复杂的系统融合的实际操作中发挥的作用应当是有限的、持续的。

先群众,后法人,再机关。体现SOA理念的方信市的“金市”工程一定能够破局!在整个推进过程中的任务一定是非常艰巨而复杂的,留给史高处理的问题一定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得多!

SOA应用,治理先行

刘远 AMT顾问经理

案例中史高对于SOA的态度,经历了4个过程,由最初的“陶醉”到“暗下决心”,再到“犯难”,以至后来的“苦闷”,反映了作为一个用户方SOA实施主管,对于SOA理念从接触到实施,再到逐步深入理解的过程,也反映了多数企业在面对SOA理念时的心路历程。

如何正确看待SOA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的企业再不是20年前信息化建设“一穷二白”的情况了,对于政府和多元化企业来说,更是建设了多套信息化系统。而今的中国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最头痛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在历年的信息化建设中所形成的多个“烟囱式”的信息化系统,以及如何统一管理各个信息系统之间所存储的异构数据。

SOA的理念正好迎合了这种需要。SOA思想最早由Gartner于1996年提出来,其核心理念是构建面向服务的信息体系架构,更好地保持IT与业务间的一致,方便不同系统的用户跨系统获取信息。SOA理念一提出就被广为接受和追捧。

SOA应用,治理先行

SOA理念前瞻性很好,很多优秀的软件服务商都推出了基于SOA理念的产品,但成功实施SOA的案例尚不多见。作为用户方(政府或者企业),面对SOA,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来迎接SOA的到来,让SOA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呢?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经验表明,信息化建设绝非软件商一方的事情,需要软件方与用户协同配合才能取得成功。目前,对于SOA,软件厂商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而作为用户方,这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多见。我们来分析一下SAP往SOA架构迁移的过程。

SAP往SOA架构迁移的过程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提供更好的服务层面的容器或平台的支持;第二阶段,将业务逻辑抽象为业务对象(BusinessObject);第三阶段,把面向垂直或水平层面的各个产品,基于业务对象进行整合。总结SAP的迁移过程,可以大至分为:硬件改善—业务逻辑标准化/规范化—整合这三个阶段。对比SAP的迁移过程,许多政府和企业在部署SOA应用时,往往重视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高层思想的宣贯,但对于如何标准化/规范化业务,这一块却是缺失的,案例中“金市”工程就突出反映了这一点。

为了SOA能成功,多个应用程序需要能共享相同的服务,这意味着它们需要进行协调,以便共享和重用这些服务,在SOA中,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往往运行于不同的系统中,由不同的部门维护和管理。为了成功地在一起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这些都是治理问题。SOA的应用、软硬件实施和治理不是可选的,而是必须统筹考虑的事情。

SOA治理的关注点

此外,还需要提醒“史高”们注意的是,与传统意义上的IT治理不同,SOA的治理更多地注重于关键环节。包括以下几点:

组织:建立SOA实施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组织以及日常维护组织,明确跨系统的维护组织之间的运作机制。

流程:建立符合SOA理念的信息化流程标准、规范和指导手册。

数据标准化:基于SOA,规范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结构、责任矩阵。

削藩战争是彻底整合之道

刘惠军 青岛市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

SOA不仅看上去美丽,实际上确实很美丽。但它再美丽,也仅仅是一种技术。

而信息技术对于政府管理,永远都只是手段。尤其是对于方信市“金市”工程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解决政府“信息孤岛”问题,信息技术(包括SOA)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需要决策者的政治意愿、制度安排和高层次的组织协调。

我们经常说电子政务是一场革命,是因为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的全面应用,将最终实现整合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能、扩大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推进政治民主的目标。很显然,电子政务的本质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这应该是政治家的责任和任务。把政治家的责任和任务交给技术专家,或者技术专家自不量力地要承担起政治家的使命,“史高”们怕是永远无法脱离苦海的。很不幸,这正是现阶段我国电子政务的基本现实。

没找准定位,没找到方法

当然,“史高”们也大可不必“像泄气的皮球”。电子政务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毕竟要由信息技术支撑和推动。这就是“史高”们的使命。我认为,本案例中史高的失误不仅在于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按我个人的经验,这个案例所设定的任务最好按以下步骤完成:

第一,按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精心规划、设计、建设核心技术平台;

第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需要整合、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录;

第三,制定应用系统接口标准和信息交换规范;

第四,制定信息整合、共享的督促检查制度和考核制度

第五,建立资金约束机制:对不符合信息整合共享的部门信息化项目,不予投资;

第六,以政府名义制发文件,将这些目录、标准、规范和制度变成政府决策;

第七,发挥市信息中心的技术优势,精心为各部门提供服务,以服务赢得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第八,协调政府督查、监察等强力部门,定期对各部门实施和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通报,纳入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根据我国目前的行政运行机制,这一条是至关重要的措施。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存在着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博弈。利用考核形成的奖惩机制,是摆脱“囚徒困境”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电子政务迟早要发生“削藩战争”

既然“市长”亲自开会动员,我想以上各条应该可以做到。但我想补充的是,以上做法并不是彻底的整合之道。要想彻底整合,最有效的办法是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公用平台,通过对部门项目严格的审核把关和投资约束,强制部门利用公用平台开发和运行应用系统。当然,很多地方已经形成了“烟囱林立”的局面,如何利用“公用平台”去实现整合呢?我很早就预言过,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迟早要发生“削藩战争”。这种“战争”可能是激烈的,但最好是循序渐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