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仰山
一街道因为保管不善,弄丢了居民的证件,也有居民认为,证件收走后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信息化管理,是否都得交原件?
“居民的优惠证和失业证被我们弄丢了,我们怎么找也没找着,现在快急死了。”前几天,记者接到甘区某街道一社区主任的电话,因为保管不善,居民的证件被弄丢了,居民因此无法办理一些手续,社区委员将社区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无奈之下,只好自掏腰包登报注销该证件。
社区:收原件提心吊胆
金州区一社区委员说,劳动、计生、民政等部门下发通知,让社区收原件的事时有发生,这些居民一般都是退休、失业和低保人员,基本上一个社区有50%的居民都去社区交过原件。她曾经手上有上百个原件,通常上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原件保存起来。上交的过程一般都是社区负责把原件统一收上来,然后集中在一起,交给街道,然后再由街道的某个人交给上级对口部门。
“辖区一个居民的孩子夭折了,上级部门在收证时却把人家的独生子女死亡证给弄丢了,这名居民的孩子已经死了18年了,独生子女死亡证是在北京开的,人都死那么多年了,根本无法补办。最后,几个部门经过很长时间协调才给这名居民做了登记,这名居民才没因此失去享受某项待遇的机会。”这名社区委员告诉记者。
居民:苦等户口簿
居民对交原件如何看呢?居民郑大妈告诉记者,她退休后,有一次社区通知她把身份证和户口簿带过去,做个登记。她以为让社区看一下就行了,没想到,社区却表示,这些证件得让上级部门过目才行。结果她等了半个月,户口簿和身份证还没被送回来,因为需要用户口簿和身份证办一些别的事,她隔三天就得去一趟社区看看回来没有,过了半个多月,户口簿和身份证才回到她手上。还有居民表示,孩子上学期间,学校经常要收户口簿看,自己也要用到身份证,原件被收走,给他们带来诸多不便。
丢了经常互相推卸责任
一些社区工作者向记者表示,因为原件经手人太多,一旦丢失,根本无法确定责任人是谁,大家只能互相推卸责任,最郁闷的就是居民。为了尽快拿回证件,丢证的居民只好自认倒霉,去补办证件。原件收到手后,就是被放在办公室或柜子里,因为办公室保密和安全措施有限,谁也不敢保证能妥善保管这些原件。
是否都得交原件
一名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收原件是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无误。而现在很多社区和上级部门对数据都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方式,用电脑录入的方式来记载信息,职能部门之间为啥不能传递信息而非要传递原件呢?一名社区工作者表示,这样做,折射了相关部门怕承担责任、怕麻烦的心理。
记者在社区了解到,一些低保、失业、退休人员伪造复印件的情况微乎其微,因为这些人员的情况早就牢牢掌握在社区委员的手里,如果一个陌生人说自己是低保,社区委员能轻易相信吗?职能部门是为百姓服务的,别让这个事实颠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