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任务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007年,中国科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取得新的突破。
2007年3月1日,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通过验收,在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领域走进世界前列。
2007年12月21日,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喷气支线客机“翔凤”完成总装,中国自主研制民机迈出实质性一步。
2007年12月22日,自主研制的首列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列车下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时速300公里动车组的国家。
从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到我国第一个服务器安全标准;从我国首枚通用CPU验证芯片的龙芯到光能手机“昶”。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增强了我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实现跨越的决心和信心。
重中之重 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中国科技以节能减排和推进信息化为重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关停1000万千瓦高耗能、高污染小火电机组的目标提前2个月实现。全国河流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
2007年,国家调动大批科技力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随着芯片、软件技术的自主创新,我国机床领域的核心部件——数控中心的质量大幅提升,中高端数控机床进口增速由40%下降到10%左右,数控机床自给率大幅提升,并逐渐成为出口大国。
我国还把生物科技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加大科研投入力度,2007年生物技术产业总产值已逾4600亿元,基因工程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等生物技术研究成果,引发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
立足根本 成果惠及亿万群众
2007年,中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组织实施民生科技行动,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群众。新培育了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5亿亩以上。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形成了150多项粮食优质高产技术,在12个粮食主产省落实了1.5亿多亩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增加粮食2043万吨,创造经济效益300亿元。
2007年,中国加大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科研开发和应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出一种有机污水处理剂,3至5分钟即可使氮、磷及藻类絮凝沉淀,处理后的水体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此外,国家投入上百亿元,启动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重点解决饮用水安全、流域性环境治理和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共性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