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燕娜
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有时候关键的步骤往往在于那些非IT因素。
就拿北京市医疗行业来说,尽管最近北京市病历一卡通的推进似乎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但是从2008年1月1日起推广的病历一本通却成为将来推进一卡通建设的非IT基础动力。
北京市卫生局从2007年6月1日开始推行的全市医疗机构统一门急诊病历手册—一本通,在2008年1月1日起全面使用。北京各医疗机构都要停止出售和使用各单位自行印制的旧病历本,改用全市医院统一的新门急诊病历手册,也就是“一本通”。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就会省去重复购买病历的费用。北京市卫生局还将调查、了解、监督各医院使用新的门急诊病历手册情况,规范医生的病历书写,继续推进这个医疗服务新举措。
一本通的全面使用意义重大:将方便患者,减少患者在各个医院就诊时重复购买病历的费用和不便;医生可以通过一本通上的记载,比较全面地了解其他医院对患者的诊断、病情变化、用药、疗效等情况,确保患者诊治疾病的连续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那么,这个跟信息化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信息跟医疗信息化的焦点之一—一卡通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一本通的推行为未来一卡通的实现做了很好的铺垫。
我国信息化建设经历那么多年,到今天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信息化真正的难点并不在信息技术本身,而在相关的配套设施,特别是对于电子政务等牵扯到的部门比较多的项目。通常情况下,系统已经被完美地设计、规划好了,在推行的过程中却往往会碰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不统一、部门之间互不认账等难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信息化就无从谈起。然而,要让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电子政务工程就变得非常庞杂,而且不容易成功。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病历一卡通。病历一卡通的关键是电子病历的互联互通。参照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想像的到在推行的过程中会遇到各个医院的病历结构、表现形式不同的问题。而北京一本通的推行,特别是北京市卫生局还特别强调了病历的规范书写,使得病历信息在书面阶段就已经进行了统一。在实行病历一卡通的时候,只要将当前的书面病例转化为电子病历,就直接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和互联互通,剩下技术层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多了。可以预见,病历一本通的全面实行,为未来病历一卡通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降低未来实现的难度。
通过实行病历一本通来促进病历一卡通的进程,是北京市卫生局的有意识行为还是偶然行为,记者并没有得到印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很多条件还不够成熟的电子政务或者信息化项目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推行相关的政策或者采取有效的手段来促进条件的成熟,而不能贸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