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弘民 陈晴 王开明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强调了“信息化”的重要性。当前,信息化和全球化正以迅猛的态势席卷全球。信息化被称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均衡器,正成为全球贸易、投资、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
建设数字城市,是信息化背景下每一个城市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谋求加快城市和区域发展,推动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
数字城市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中,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为城市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服务的开放系统。在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数字化步伐已率先迈开,拉动和促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政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交通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呈现出从分散到综合、从割裂到互通、从独立到共享、从单一到整合的发展趋势。代表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通信网络和服务手段已相当现代化;反映城市信息流动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信息需求非常旺盛;信息化应用已逐渐在各行业展开;掌握计算机、通信、信息网络与信息应用开发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各级政府、各行各业愈加重视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和数字城市的建设,许多省、市都将数字城市作为实现区域信息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些都为数字城市的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也应该看到,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还刚刚起步,数字城市的标准体系建设还很不健全,还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规范;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应用的开发还不太全面、系统,众多行业信息化应用的“点”尚未有效整合成数字城市的“面”,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与数字城市密切相关的信息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等。
泰州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信息应用需求旺盛。建设数字泰州,提升和促进泰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必须思考的课题。
建设数字泰州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泰州以十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区域特色经济初步形成,工业已经形成医药、机电、船舶、化工等四大优势产业和不锈钢等十大特色产业群,泰州的教育、文化、旅游、美食名片日益叫响,三产服务业方兴未艾。信息化建设已经在春兰、扬子江等大型企业集团有了很好的基础,但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有前瞻性的企业还不多;农村信息化才刚刚起步,应用还很少。建设数字泰州,一方面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泰州的不锈钢、减速机等产业,虽已具规模,在全国也有影响,但乡镇企业色彩较浓,资源的整合利用尚较粗放,内部管理需要优化完善,整个机械行业的竞争也较激烈,外部营销活动也需要创新,而作为数字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字企业”正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利器,通过数字企业建设,强化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提高企业乃至产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和决策的效率,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设数字城市,可以带动泰州的通信、电子、设备、网络、软件等相关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再者,加快农村信息化进程,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强化农村、农民、农业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从整体上助推泰州科学发展大有必要。
建设数字泰州是着力改善民生的需要。泰州城市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人流加速集聚,这对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数字城市,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电子政府建设将有利于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大大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高政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效能;数字社区建设将有利于完善社区安全、物业、医疗、娱乐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为居民创造现代、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智能家庭建设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电子报税、远程医疗、视频点播、智能交通等众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化应用,将使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城市所带来的城市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可以改变传统城市的结构,有利于克服和解决当前交通、治安、卫生等管理中存在的“城市病”,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服务水平和形象。
建设数字泰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数字泰州可以应用到“平安泰州”工程中,利用电信企业的通信线路和“全球眼”业务,对城市的广场、道路、社区、车站等公共场所以及要害部门、要害设施进行安全性监控,及时发现违章、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城市的风险管理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与稳定;数字泰州建设可缩短泰州与外部的时空距离,加速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等各种资源的集聚和充分涌流,招商引资将会更通畅、更高效,物质集散将会更快捷、更方便,人才交流将会更开放、更自由,使泰州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和谐向上;数字泰州建设将对传统的人情社会、人为办事观念产生冲击,引导人们自觉增强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推动向法制社会、制度管理、依规办事过渡;数字泰州建设还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减少由于精神生活贫乏而引发的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降低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保障和促进和谐泰州的建设。
建设数字泰州,必须从泰州实际出发,立足市情,因地制宜地加以推进。
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为建设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泰洲”的奋斗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局面。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20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0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0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影响和拉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数字泰州,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经济的因素和财力的支撑必不可少。结合泰州目前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政策支持等因素,从泰州经济的运行质态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看,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仍会健康、向好,财政实力也会不断增强,为建设数字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投入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建设数字城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近年来,泰州信息产业紧跟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围绕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战略,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客户信息服务需求为己任,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张和改善通信能力,加强综合信息业务开发,加大业务市场拓展,城市总体信息基础设施、社会总体信息化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的信息化需求日益旺盛。截至2006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17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149万,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3万户,每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22台。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泰州不但适逢其时,而且也有了可能。目前,泰州共有电信、移动、联通、网通等六家电信运营商,其所拥有的通信网络覆盖城乡,大容量、高速率光纤传输系统通达每一个乡镇、街道、部门,公安、社保、税务、金融、广电、教育等系统,已经利用电信网络资源构建了自身的专用网络和服务平台,正在建设中的泰州“数字城管”系统、“平安泰州”工程也是依托于电信网络资源而实施。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和催生了泰州信息产业(如电子、网络、软件、游戏、终端销售等)相关价值链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整个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泰州数字城市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社会文明的显著进步,为建设数字城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建设数字城市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泰洲人民的现代意识和科学素养不断提升。一是市民的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信息化已经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广大市民越来越感受到电子商务、网上教育、数字社区等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二是市民的信息化技能显著提高。小学生从二年级起就已经开始接受信息化素质教育,不少政府机关、部门、企业都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日常管理活动,网上办公已成了许多人的基本技能,信息化技能和素质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市民的一个重要标志;三是全社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政府部门率先垂范,积极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靖江、泰兴、高港、海陵都由政府牵头实施“电子政务”工程,兴化的“平安工程”、泰州的“数字城管”、姜堰的“农村信息化”等项目都是得益于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而得以展开和实施。
(江苏省社科院泰州分院协助组稿)
(作者单位:泰州电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