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厅长 温国辉
2007年,广东紧紧抓住信息产业的高增长行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信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继续巩固和保持了全国排头兵地位。
从规模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变
信息产业总量规模全国领先,发展质量显著提升。
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1/3左右。2007年1-11月,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12318.5亿元,同比增长16.2%,工业增加值2385.1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1.1%。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0亿元,较上年增长约17%,工业增加值约2800亿元,增长约17.7%,占全省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约10%。1-11月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交货值9263.6亿元,同比增长15.3%。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东信息产业加快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重点产业和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突破了部分核心技术,广晟数码的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电子行业标准,华为、中兴已掌握第三代无线通信的部分核心技术,TCL、珠海炬力等公司在芯片设计、通信和消费电子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
2007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广东占了23家,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产业链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所占比重显著增加。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以高增长行业为龙头,带动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新型平板显示产业:推动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促进广东发达的消费类电子产业升级并继续保持优势地位。目前,广东液晶平板显示器件生产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初现雏形。奇美电子、LG飞利浦、中华映管三大液晶电视模组项目相继投产,其中奇美项目产量世界第一。香港、台湾的投资团队计划在广东建设低温多晶硅显示器生产线。已有TFT-LCD上游关联企业、国内的终端彩电厂商等开始在广东设厂。本土企业开始涉足平板显示产业关键组件的研发与生产,初步具备了部分产业配套基础。省内外重点高校包括清华、中大、华南理工等与平板显示企业联合共建研发机构,初步构建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今年省财政安排了9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平板显示产业的自主创新。
数字家庭产业:以数字家庭为切入点,带动制造业、运营业和信息服务业互动发展,形成了较为显著的产业聚集和导向作用。数字家庭佛山南海试点和广州番禺试点初步形成了岭南模式数字家庭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了新媒体、新服务和新产业体系的发展。广东省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和数字家庭产学研孵化基地基本建成。数字家庭相关的十余项标准和规范立项或发布,相关的专利完成超过200项。数字家庭产业联盟和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近40家成员单位直接参与研发和建设工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数字家庭与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落户广东,数字家庭岭南模式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
现代信息服务业:广东已于今年全面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工作,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发展资金。2007年,广东现代信息服务业快速稳定发展,总体规模全国领先。1-11月,软件产业收入754.2亿元,同比增长24.9%;电信业务总量2699.38亿元,同比增长20.8%。数字内容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广州、深圳和珠海成为全国重要聚集区,仅天河软件园网游动漫企业今年的销售总收入预计将达41亿元,深圳的动画制作以及珠海的游戏软件已经打入国际市场。广播影视业稳步发展,广东现有影视制作机构数量、生产的影视作品数量等均居全国第一。互联网服务业蓬勃发展,全省网民数量和网站总数均居全国第一,涌现出网易、腾讯等一批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商。电子商务稳步推进,建成了一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发展龙头企业。
优化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广东制定出台了多项扶持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产业政策在招商引资、鼓励出口、促进创新、集聚人才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完善了“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体系。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州、珠海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以及佛山、惠州等地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产业集群效应充分发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重点扶持信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攻关,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平板显示和现代信息服务业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有利于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环境初步形成。多家IT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以及跨国IT企业的研发中心已落户广东。
加快发展高增长行业
2008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动信息产业在做大的基础上继续做强。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重点加快信息技术在汽车、家电等领域的应用。实施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工程,以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软件数控技术为突破口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推动以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信息装备制造业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推进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
二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的高增长行业。大力发展平板显示产业,以液晶电视模组制造为重点,加速产业集聚,扩大产业规模;以液晶电视集成制造技术和OLED(有机发光)材料和部分设备为突破口,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营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持续优势的平板显示产业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加快数字家庭相关标准和专利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探索数字家庭现代信息服务模式和突破点;加快建设部省市数字家庭产业创新及应用示范基地。突出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设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引进消化吸收,重点引进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增加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和人才的投入。完善现有的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和动漫公共设计平台。抓紧制定平板显示、数字家庭、无线射频识别等领域的相关技术标准,支持企业、行业的信息技术标准上升为国家或国际标准,使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标准和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继续实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为平板显示和数字家庭等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以及面向行业的产业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设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