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2008年整合加速 强者恒强
来源:证券之星 更新时间:2012-04-15

    刘爽       宏源证券 
 
    投资要点
  今年1-10月电子信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33.3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放缓。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先升后降,投资增速继续低于全国制造业平均增速。本年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大幅减少,自筹资金比重加大。1-9月,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增幅趋缓,但盈利大增,出口增幅回升。
  1-10月我国软件与服务业收入比06年同期增长21%。企业规模小,高级人才的缺乏成为发展的瓶颈。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利润率较低。08年,软件外包市场将持续高速增长,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开始加速发展。
  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管理软件、手机软件及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将是发展的热点。推荐:东软股份、用友软件、恒生电子。
  系统集成行业总体保持了约20%的增长率,并且随着内涵转变和提升,行业盈利状况有望改善。集成重点正在从传统的硬件集成转向应用和软件集成,开发比重持续上升(约为10-30%),将逐渐成为系统集成商利润的重要来源。未来3G市场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增大行业规模。推荐:东华合创、华胜天成。
  今年1-9月计算机硬件设备制造业主营收入和工业增加值增长趋缓,笔记本电脑成为拉动PC市场的主要动力。众PC厂商纷纷携手家电连锁企业以拓展销售渠道。08年,RFID、LED、数字家庭业务、农村PC市场及部分金融专用设备将成为增长的热点。推荐:同方股份、航天信息、新大陆、远望谷。
  一、电子信息业:前三季度呈现低增长态势
  1、1-10月电子信息业增速放缓
  今年1-10月电子信息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33.3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997.1亿元,同比增长19.7%;软件业实现收入4436.2亿元,同比增长21.0%。
  过去几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速在30%左右。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7500亿元,同比增长23.6%,实现增加值11000亿元,完成投资2068亿元,同比增长了41%。
  1-9月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态势。1-9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1.8亿元,同比增长27.9%,增速较1-8月份降低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降低15.2个百分点。
  1-9月,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制造业7.7个百分点,二者的增速差距继续扩大,比上个月增加1.7个百分点。
  07年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大幅减少,自筹资金比重加大。
  今年以来,受人民币不断升值、两税并轨等政策的影响,以往靠外资拉动的产业格局被打破。
  1-10月,外资企业始终低于全行业平均发展速度。
  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速度也低于全国工业产品的平均增速,产业发展出现了不同于国民经济走势的趋向。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东部沿海发展空间缩小,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此时,我国沿海电子信息加工贸易并没未大量向中西部转移,而是转移到了周边国家。原因在于,外资企业产值占我国电子信息总产值的70%以上。而根据成本核算,海运和集装箱运输每标箱成本比内地运输要节省1000美元。此外,内地运输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国家开始着手对内外资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外企预期利润降低而选择转移投资。1-8月,外资企业(港澳台除外)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同比下降0.1%,呈负增长状态。
  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大打折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产品压力较大。
  总体而言,2008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目前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重塑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2、1-9月电子信息业百强盈利大增
  今年1-9月,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收入增幅趋缓,但盈利大增,出口增幅回升。百强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8755亿元,同比增长10%,增幅比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出口交货值2456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口增速比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8家。
  百强企业的利润率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为3.6%。五个小行业的利润率分别为:软件类8.9%,元器件类5.4%,通信类5.6%,计算机类3.3%,家电类1.7%。
  二、软件与服务业
  1、现状与展望
  据IDC统计,近几年全球软件产业已经开始进入成熟期,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5%-20%之间。产业分工较为明确,产业成熟度较高,成本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首要因素。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从降低成本考虑,逐步将大量非核心业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1)07年前三季度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今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收入3,785亿元,同比增长23.6%,高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收入增速3.5个百分点。9月,软件产业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为7.5%,环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
  软件技术服务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因为市场对软件二次开发、维护、咨询等软件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服务的软件企业越来越多。系统集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竞争过度激烈,导致其收入增速较低。
  (2)规模小、国际化水平低成瓶颈,外包是最好解药
  近几年,我国软件和IT服务产业保持着42%的年平均增长率,工程技术本科毕业生和专业软件开发人员数量增长迅猛,但与欧美、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很小。
  目前我国IT服务产业的规模仅是印度的一半。我国10大IT服务公司的市场规模仅占中国软件市场规模的20%左右,而印度则已达到了45%。中国有大约8000家软件服务提供商,但其中75%的企业员工总数都没有超过50人,而员工总数超过2000人的企业总共只有5家。与此同时,印度只有3000家软件服务提供商,但至少有15家公司的员工总数超过了2000人。我国软件服务企业的毛利润通常只有7%左右,而印度公司的毛利润却能够达到11%。
  当前我国软件业国际化水平低是发展的关键瓶颈,今后一段时间内以产品的方式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尚不具备。软件产业只有在规模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走向成熟,而外包则是提升国内软件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成熟度的最好方式。
  (3)核心产品受制于人,短期内难以改观
  国内软件企业多以从事定制项目和一般应用软件为主。企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形成产业的竞争性优势,导致我国软件产业几乎全面处于全球软件产业链的中下游地位,在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方面受制于人,在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而且,这一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在软件市场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高利润率的优质市场领域,市场份额基本上都由国外公司垄断。欧美跨国公司在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市场中保持垄断地位。国内企业在以ERP为核心的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稍占优势。
  (4)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利润率低下
  近年来,国内软件市场总体规模不断增长,但由于盗版,社会心理认同低,政府采购不规范等多种原因,增速仍较有限。软件潜在市场巨大和现实市场相对狭小矛盾仍较突出。
  目前,国内同类软件的重复开发现象较严重,存在恶性竞争状况,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同质化竞争造成整个软件产业利润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