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重在实践,重在创新。我们大力推广信息化服务,营造信息化环境,拉动信息化产业,致力于让信息服务惠及全社会!”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党组书记兼总经理徐龙这样阐述他们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总体思路。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旗下最大的子公司,广东移动目前拥有7000万余用户,约占整个集团的六分之一;去年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约占整个集团的五分之一。随着用户覆盖面的扩大和业绩的发展,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深感企业社会责任重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11月初,记者来到位于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的华丰纸业珠海分公司,看到了一套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这套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与当地环保部门合作推广的系统由一个水泵、一台分析仪、一台电脑和一个摄像头组成。高栏港经济区环保局副局长卓颖强告诉记者,设在公司污水处理站的水泵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把排污口处的污水取样引入分析仪,分析仪会把COD等指标分析结果在电脑上显示,并传输到环保监测系统,每隔2分钟更新一次。设在工作间内的摄像头每天24小时监控系统情况和电脑运行情况,防止人为干扰分析仪运行和修改电脑数据。如果某项排污指标超标,电脑上的该指标数据会显示为红色,提示企业排查并向环保部门汇报原因;环保工作人员的手机也会收到一条提示短信,下班和节假日时间也不例外。这样通过移动网络实现了对排污企业的长年全天候实时监控。“移动公司为我们安装了‘千里眼’,污染企业现在很难逃脱我们的‘火眼金睛’”。高栏港经济区环保局副局长卓颖强说。
据介绍,自去年8月份至今,高栏港经济区在9家主要排污企业安装了该系统,并计划推广到全区所有排污企业,把废水排放量和废气中的二氧化硫、粉尘等指标也纳入监测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只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服务创新的成功实践之一。据介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在城市管理、突发灾险处理等方面开发了大量实用信息化产品。
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可口”信息套餐的同时,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也为农民兄弟提供了信息致富的“钥匙”。
在中山市横栏镇三沙村的花卉基地,花农陈炎连说起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为他制作的业务彩铃时赞不绝口。陈炎连是三沙村花卉协会的会长,他今年的花卉收入将超过50万元,而在2005年时只有10多万元。2005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以“预存话费”方式向他们免费提供了手机,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横栏镇服务厅提供了信息服务整体解决方案,方案包括集团业务彩铃、协会短信群发、集团彩信、网络供求信息发布等诸多内容。客户在拨打每一位协会成员的手机时,都会听到关于三沙村花卉基地的介绍,还能通过接收集团彩信观看花卉基地的照片。这使三沙村花卉协会的知名度大大提高,销售市场由2005年的5个省份扩大到目前的17个省区市;全协会的销售额2005年是4000万元,今年预计超过1亿元,其中网上交易额占3000万元。
在三沙村花卉协会“移动信息化体验中心”,记者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着“政策法规”、“病虫害预报”、“农业气象”等多个板块,每一个板块下列诸多子项目,只要发送项目代码到对应号码就可以享受该项信息套餐。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的设立目的在于提高广大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营造农村信息化环境。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还在中小企业、中小学校积极营造信息化环境,培育潜在市场。瞄准中小企业,他们研发了产品认证、物流配送、电子管理等系列产品,为其融资营销和经营管理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在中小学校,他们开发了“校讯通”等信息产品,让不便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信息化的便利。
在中山市东区雍景园小学教学楼入口处,一块长25米、宽12米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家长留言。该校校长郑凤姚告诉记者,这就是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开发的“校讯通”业务的一部分,学生家长的短信留言可以直接在校园显示。在电子屏幕下方是一个智能校园卡读卡器,学生携带校园卡刷卡入校和离校时,家长短信平台会将学生入校和离校的信息实时发送至家长的手机上。平时学生的成绩和表现也被收入信息平台,学生家长可以随时登陆平台查询。学生与家长联系,也可以持校园卡到设置在校园内的亲情电话机上拨打电话。家长可为孩子在校园卡存入多达6个亲情号码,只要一刷卡电话机屏幕上就会显示出该学生的亲情号码供学生选择拨打。这样该业务就实现了不便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小学生、学校、家长三方互动。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已有近3000所学校使用“校讯通”,用户总数超过了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