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互联网求变
来源:计世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记者 雍忠玮 赵丽妍)2007年注定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乃至信息产业历史当中重要的一年。然而,当我们回眸2007年中国的互联网时,我们更容易发现,在“传统而成熟”的网络游戏上市之 
外,2007年更加可以看成一个调整之年。

在各个公司“战略不断调整”的这一年里,惟有阿里巴巴成为诸多公司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而社区网络、视频分享、站群营销等等公司,并没有能够和北美地区的市场对应出现“井喷”。
当整个信息产业在谈论“从Web 2.0到Mobile 2.0、从互联网2.0到3.0”时,更多企业选择了在2007年寻求涅磐重生。创新和竞争力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关键词。

如果中国一定要在模式上学习美国,那么,谁能够真的成为下一个YouTube?谁将成为中国的Facebook?谁又能承载起中国互联网业超过百亿元的营销平台?

2007年,告别狂热的中国的互联网创造者们,在痛楚中探寻着称为新寡头的途径。同样,在2007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也成为互联网英雄们心中的标杆。

岁末年初之际,《计算机世界》报社、计世网组织召开的2007中国“IT两会”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和前两届年会一样,再次将2008年即将到来的各种可能提前诱发,让参与互联网“运动”的我们欣喜,也让争抢互联网商机的我们茫然。

战略篇:回眸“网”事,孰能岿然不动?

尽管中国互联网2007年的脉络非常清晰,但是循着这些脉络,我们愕然发现,2007年,太少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坚守它们曾经的战略。“轻易地转向”,既成为了2007年中国互联网的特色,也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不得已。只有少数的公司坚持下来,而它们坚持下来的回报,则是能够走入恒生,或者纳斯达克。

告别“战术”的浮躁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在年会上的总结,非常清晰,也非常乐观,但他也表明,2007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战略布局,更多的,也只能称之为“2007年的布局”。

2007年,基于Web2.0技术的博客、播客发展迅速,但同时商业模式依然模糊不清。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依然增长,但主导权已经完全不在互联网企业手中,而转为由传统运营商直接把控。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和网络规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但同时,产业链条仍然保持在初级阶段,视频行业群雄并起、却缺乏旗舰提供商,“雏型”特征依然明显。较之2006年,只是用户数多了,P2P发展更快了,如何形成大规模商业机会,没有明确的代表者。

网络广告被接纳和认可的程度更高了,发展速度也成为诸多广告类别中最高的一种,但在形式上并没有突破,市场规模上的“初级阶段”仍在继续。

2007年,中国有了更多的网商,阿里巴巴在数千万中小企业的簇拥下,荣耀地走向了香港股市。企业已经接受了利用互联网,对公司办公、财务、流动、客户、商务等进行管理,但这些接受在更大范围内还仅仅体现在思想上,而在现实里,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季卫东在分析中国互联网的媒体战略时,更是将中国整体互联网的特征点明了。有太多的改变,需要在2008年才得以充分体现。“内容为王,将在2008年实现”,“品牌建设,将在2008年介入”,“新媒体行业的商业改进,将在2008年加速”。那么,2007年呢?

2007年,因此而成为了战略制定之年。这一战略之年,既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也是一种不得以的调整。

截至2007年12月30日,中国的互联网民数量极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2亿。如此庞大的数量,支撑起百亿元互联网广告营销市场(包括网游)。如何推动中国互联网市场步入新高?如何强化应用创新跳出技术革命陷阱?各路专家有各自的诠释,指向也有所差异。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中国互联网精英们已经承认,中国互联网不仅仅是要和大众娱乐结合,也要和商务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为中国整体社会信息化作贡献,不再是互联网发展的副产品,而要成为互联网前进的发动机。

2007年,业界看到的最为光明的一面是,中国互联网终于浮现出一批“打造长久企业”的心态,在沉淀之中少了曾经的浮躁之心,而战略,也由此告别了曾经的“战术”,成为长久发展心态下的“最佳成果”。
 


战略必然紧扣资源

互联网企业对于战略资源,乃至稀缺资源的重视,在2007年成为最鲜明的特征。甚至于作为主管部门领导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都表示:“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娱乐和生活 
,没有把互联网运用到企业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黄澄清也认为,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新闻和搜索引擎,已经占据互联网功能的77%和75%。

这两种官方表述的背后,都是互联网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重视,以及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强化,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是商业模式战略布局的确立可能。

针对商业模式的战略布局,季卫东表示,对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而言,2007年商业模式已经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商业模式生来就不能平等,总体必然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低端的,恰恰就是一度被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当作自豪点的‘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每3~5年就要面对产品周期的更迭之痛,大量无法越过这一台阶的互联网企业,便在激烈的竞争和取代中迅速消亡。

以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只能屈居互联网的中间阶层,只有那些平台最具互动性、转变能够最为迅速,同时拥有先发优势和资源的企业,才有可能一直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并且,这些企业还不能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犯下任何大的错误,否则也将被迅速取代。季卫东就表示,携程能够远远领先于艺龙,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先发优势带来的更为庞大的用户群、更为庞大的网络,最终产生的单个订单成本降低。而这,更类似于一个传统企业的竞争策略。

只有那些尽早演进到社区状态的企业,能够更长时间里拥有自由度,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只有这类公司,才能够长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传统门户在2007年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向社区的迁移,例如新浪的名人博客,已经更趋同于社区性质。

稀缺性成为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也成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具有“提价筹码”的直接决定要素。新浪品牌、凤凰卫视的文化、分众传媒在高端的绝对份额,都是稀缺资源的直接代表。然而,尽管商业模式改进成功的案例在互联网界层出不穷,并不意味着战略不可变更。甚至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变更,可以影响乃至决定游戏规则,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因此能够成为其领域的领军者和旗舰,例如盛大将网游的收费模式转变为免费模式,恰恰是通过战略制定,寻找并抢占稀缺资源的举动。这一举动的直接结果,是盛大在2007年的成功。

战略必然紧扣资源

互联网企业对于战略资源,乃至稀缺资源的重视,在2007年成为最鲜明的特征。甚至于作为主管部门领导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都表示:“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娱乐和生活 
,没有把互联网运用到企业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黄澄清也认为,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新闻和搜索引擎,已经占据互联网功能的77%和75%。

这两种官方表述的背后,都是互联网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重视,以及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强化,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是商业模式战略布局的确立可能。

针对商业模式的战略布局,季卫东表示,对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而言,2007年商业模式已经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商业模式生来就不能平等,总体必然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低端的,恰恰就是一度被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当作自豪点的‘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每3~5年就要面对产品周期的更迭之痛,大量无法越过这一台阶的互联网企业,便在激烈的竞争和取代中迅速消亡。

以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只能屈居互联网的中间阶层,只有那些平台最具互动性、转变能够最为迅速,同时拥有先发优势和资源的企业,才有可能一直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并且,这些企业还不能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犯下任何大的错误,否则也将被迅速取代。季卫东就表示,携程能够远远领先于艺龙,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先发优势带来的更为庞大的用户群、更为庞大的网络,最终产生的单个订单成本降低。而这,更类似于一个传统企业的竞争策略。

只有那些尽早演进到社区状态的企业,能够更长时间里拥有自由度,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只有这类公司,才能够长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传统门户在2007年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向社区的迁移,例如新浪的名人博客,已经更趋同于社区性质。

稀缺性成为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也成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具有“提价筹码”的直接决定要素。新浪品牌、凤凰卫视的文化、分众传媒在高端的绝对份额,都是稀缺资源的直接代表。然而,尽管商业模式改进成功的案例在互联网界层出不穷,并不意味着战略不可变更。甚至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变更,可以影响乃至决定游戏规则,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因此能够成为其领域的领军者和旗舰,例如盛大将网游的收费模式转变为免费模式,恰恰是通过战略制定,寻找并抢占稀缺资源的举动。这一举动的直接结果,是盛大在2007年的成功。

(记者 雍忠玮 赵丽妍)2007年注定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乃至信息产业历史当中重要的一年。然而,当我们回眸2007年中国的互联网时,我们更容易发现,在“传统而成熟”的网络游戏上市之 
外,2007年更加可以看成一个调整之年。

在各个公司“战略不断调整”的这一年里,惟有阿里巴巴成为诸多公司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而社区网络、视频分享、站群营销等等公司,并没有能够和北美地区的市场对应出现“井喷”。
当整个信息产业在谈论“从Web 2.0到Mobile 2.0、从互联网2.0到3.0”时,更多企业选择了在2007年寻求涅磐重生。创新和竞争力也由此成为重要的关键词。

如果中国一定要在模式上学习美国,那么,谁能够真的成为下一个YouTube?谁将成为中国的Facebook?谁又能承载起中国互联网业超过百亿元的营销平台?

2007年,告别狂热的中国的互联网创造者们,在痛楚中探寻着称为新寡头的途径。同样,在2007年,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也成为互联网英雄们心中的标杆。

岁末年初之际,《计算机世界》报社、计世网组织召开的2007中国“IT两会”计算机世界互联网年会,和前两届年会一样,再次将2008年即将到来的各种可能提前诱发,让参与互联网“运动”的我们欣喜,也让争抢互联网商机的我们茫然。

战略篇:回眸“网”事,孰能岿然不动?

尽管中国互联网2007年的脉络非常清晰,但是循着这些脉络,我们愕然发现,2007年,太少的互联网公司能够坚守它们曾经的战略。“轻易地转向”,既成为了2007年中国互联网的特色,也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不得已。只有少数的公司坚持下来,而它们坚持下来的回报,则是能够走入恒生,或者纳斯达克。

告别“战术”的浮躁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黄澄清在年会上的总结,非常清晰,也非常乐观,但他也表明,2007年,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战略布局,更多的,也只能称之为“2007年的布局”。

2007年,基于Web2.0技术的博客、播客发展迅速,但同时商业模式依然模糊不清。移动增值业务市场依然增长,但主导权已经完全不在互联网企业手中,而转为由传统运营商直接把控。

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和网络规模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但同时,产业链条仍然保持在初级阶段,视频行业群雄并起、却缺乏旗舰提供商,“雏型”特征依然明显。较之2006年,只是用户数多了,P2P发展更快了,如何形成大规模商业机会,没有明确的代表者。

网络广告被接纳和认可的程度更高了,发展速度也成为诸多广告类别中最高的一种,但在形式上并没有突破,市场规模上的“初级阶段”仍在继续。

2007年,中国有了更多的网商,阿里巴巴在数千万中小企业的簇拥下,荣耀地走向了香港股市。企业已经接受了利用互联网,对公司办公、财务、流动、客户、商务等进行管理,但这些接受在更大范围内还仅仅体现在思想上,而在现实里,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摩根士丹利执行董事季卫东在分析中国互联网的媒体战略时,更是将中国整体互联网的特征点明了。有太多的改变,需要在2008年才得以充分体现。“内容为王,将在2008年实现”,“品牌建设,将在2008年介入”,“新媒体行业的商业改进,将在2008年加速”。那么,2007年呢?

2007年,因此而成为了战略制定之年。这一战略之年,既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也是一种不得以的调整。

截至2007年12月30日,中国的互联网民数量极有可能接近甚至超过2亿。如此庞大的数量,支撑起百亿元互联网广告营销市场(包括网游)。如何推动中国互联网市场步入新高?如何强化应用创新跳出技术革命陷阱?各路专家有各自的诠释,指向也有所差异。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中国互联网精英们已经承认,中国互联网不仅仅是要和大众娱乐结合,也要和商务相结合,通过互联网为中国整体社会信息化作贡献,不再是互联网发展的副产品,而要成为互联网前进的发动机。

2007年,业界看到的最为光明的一面是,中国互联网终于浮现出一批“打造长久企业”的心态,在沉淀之中少了曾经的浮躁之心,而战略,也由此告别了曾经的“战术”,成为长久发展心态下的“最佳成果”。
 


战略必然紧扣资源

互联网企业对于战略资源,乃至稀缺资源的重视,在2007年成为最鲜明的特征。甚至于作为主管部门领导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都表示:“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娱乐和生活 
,没有把互联网运用到企业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黄澄清也认为,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新闻和搜索引擎,已经占据互联网功能的77%和75%。

这两种官方表述的背后,都是互联网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重视,以及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强化,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是商业模式战略布局的确立可能。

针对商业模式的战略布局,季卫东表示,对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而言,2007年商业模式已经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商业模式生来就不能平等,总体必然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低端的,恰恰就是一度被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当作自豪点的‘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每3~5年就要面对产品周期的更迭之痛,大量无法越过这一台阶的互联网企业,便在激烈的竞争和取代中迅速消亡。

以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只能屈居互联网的中间阶层,只有那些平台最具互动性、转变能够最为迅速,同时拥有先发优势和资源的企业,才有可能一直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并且,这些企业还不能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犯下任何大的错误,否则也将被迅速取代。季卫东就表示,携程能够远远领先于艺龙,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先发优势带来的更为庞大的用户群、更为庞大的网络,最终产生的单个订单成本降低。而这,更类似于一个传统企业的竞争策略。

只有那些尽早演进到社区状态的企业,能够更长时间里拥有自由度,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只有这类公司,才能够长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传统门户在2007年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向社区的迁移,例如新浪的名人博客,已经更趋同于社区性质。

稀缺性成为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也成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具有“提价筹码”的直接决定要素。新浪品牌、凤凰卫视的文化、分众传媒在高端的绝对份额,都是稀缺资源的直接代表。然而,尽管商业模式改进成功的案例在互联网界层出不穷,并不意味着战略不可变更。甚至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变更,可以影响乃至决定游戏规则,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因此能够成为其领域的领军者和旗舰,例如盛大将网游的收费模式转变为免费模式,恰恰是通过战略制定,寻找并抢占稀缺资源的举动。这一举动的直接结果,是盛大在2007年的成功。

战略必然紧扣资源

互联网企业对于战略资源,乃至稀缺资源的重视,在2007年成为最鲜明的特征。甚至于作为主管部门领导的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都表示:“只是把互联网作为娱乐和生活 
,没有把互联网运用到企业里的人越来越少了。”黄澄清也认为,互联网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特别是互联网新闻和搜索引擎,已经占据互联网功能的77%和75%。

这两种官方表述的背后,都是互联网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重视,以及对于资源的整合和强化,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是商业模式战略布局的确立可能。

针对商业模式的战略布局,季卫东表示,对于大部分互联网企业而言,2007年商业模式已经到了必须修改的地步。“商业模式生来就不能平等,总体必然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低端的,恰恰就是一度被国内大部分互联网企业当作自豪点的‘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

以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每3~5年就要面对产品周期的更迭之痛,大量无法越过这一台阶的互联网企业,便在激烈的竞争和取代中迅速消亡。

以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只能屈居互联网的中间阶层,只有那些平台最具互动性、转变能够最为迅速,同时拥有先发优势和资源的企业,才有可能一直在市场中占有优势;并且,这些企业还不能在整个执行过程中犯下任何大的错误,否则也将被迅速取代。季卫东就表示,携程能够远远领先于艺龙,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其先发优势带来的更为庞大的用户群、更为庞大的网络,最终产生的单个订单成本降低。而这,更类似于一个传统企业的竞争策略。

只有那些尽早演进到社区状态的企业,能够更长时间里拥有自由度,例如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只有这类公司,才能够长期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传统门户在2007年也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向社区的迁移,例如新浪的名人博客,已经更趋同于社区性质。

稀缺性成为商业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也成为互联网公司是否具有“提价筹码”的直接决定要素。新浪品牌、凤凰卫视的文化、分众传媒在高端的绝对份额,都是稀缺资源的直接代表。然而,尽管商业模式改进成功的案例在互联网界层出不穷,并不意味着战略不可变更。甚至于,一个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变更,可以影响乃至决定游戏规则,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因此能够成为其领域的领军者和旗舰,例如盛大将网游的收费模式转变为免费模式,恰恰是通过战略制定,寻找并抢占稀缺资源的举动。这一举动的直接结果,是盛大在2007年的成功。

创新篇:新媒体成为创新代表?

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 
SD UNIX的一部分,使得该协议得以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互联网……

是的,互联网就这样,远远不是一个完美计划的结果。但是互联网自身,和如今承载于其上的各种应用一样,都是创新的产物。

在商业环境下互联网从业者们如何创造新的机会,在2008年又将面临着哪些新的趋势?新的发展浪潮中又将哪家欢喜哪家愁?“创新”,作为互联网企业迅速强壮的生命线,在中国这样一个过度同质化、过度抄袭的环境中,又具有何种别样的涵义?

新媒体收入“激烈”增长

尽管有诸多数量的被投资项目,在2007年遭遇“滑铁卢”,但是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规模总量的增长率,超过了用户增长率。这一对比,对2007年末互联网行业的公司而言,无 
疑是个好消息。但同时,市场的聚集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留给细分领域内排名稍后的公司的机会并不是特别多。

如果说战略的调整是为了适应大环境的机遇和变革,那么锐意创新无疑在2007年成为战略布局的命脉,单纯的流量聚合已经不再成为指点胜负的标杆,单纯靠资本运作的生存方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合、细分、精准、互动”等,这些运作都是蕴藏在战略大盘后面精巧的创新。

传媒业现在正在经历“新媒体”大爆炸时期。季卫东分析说,“新媒体”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那些高端的“新媒体”,例如分众传媒、腾讯、新浪等,其收入占据着所属细分领域的极强地位。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阮京文也表示,“新媒体”在2007年给人的感觉是“集体强大”,在市场当中形成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已然给传统门户带来冲击,这将导致原有的网络媒体包括互联网的企业开始转型,一些积极的门户开始吸引更多的概念,比如新浪博客的运营模式。

在互联网年会的 “新媒体挑战门户?”话题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分析了一些新媒体的特征:如搜索和电子商务已经被划到新媒体的范畴,新的应用当中Web2.0、搜索和电子商务的融合,都会成为新型电子商务的模式。中国现有的新媒体发展现状,无论从用户的覆盖规模方面,还是对用户的联系方面,都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营销基础。从社区方面来讲,口碑营销作为一个把社区推向前台的重要营销手段,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其中存在一定的负面效果,未来的社区会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有效地达到精准营销,未来的品牌广告是社区的一种新的利益增长点,同时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以及基于社区的人群的增值服务,将会成为社区有效的赢利模式。

此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异化问题也值得关注。中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差异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中国传统媒体无论报纸、电视台基本是以国有为主,新媒体无论是数字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体多数都私有。在管理层方面也比较有趣,报纸、媒体、电视台都是文科出身的人来管,新媒体都是理科出身的人来管。在用户的年龄层,传统媒体的用户年龄层和一般普通的老百姓很像,传统媒体的用户60%大于30岁,中国的网友70%小于30岁。

而对于新媒体的增长速度,则可以通过数据对比,加以分析。2002~2006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基本保持在行业总收入的11%左右,而分众传媒在这些年的广告基本上保持了多倍的年增长方式,新浪、搜狐的年广告增长也基本保持在60%,远高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

新媒体不是全部

尽管新媒体的快速攀升,特别是营销上的成功,在2007年吸引了太多的关注目光,但是,在2007年,能够代表互联网创新的,不仅仅只有新媒体,甚至不是新媒体。越来越多的新类型业务,在2007年取得了极大成功。特别是那些真正基于Web 2.0概念和基础之上的业务,已经在传统互联网企业的业务之外,形成了新的生态群,甚至于传统门户网站也开始在引入Web 2.0之后,尝试使其成为自己的主流业务之一。

例如,P2P视频类网站进入冲刺阶段,广告价值逐渐突现,视频搜索提升到新应用层面。网络视频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一条以内容提供商、网络平台运营商、技术提供商分销渠道,广告主和用户为主要构成的网络视频产业链,虽然目前这条链还有交叉竞合、链条边界模糊等特点,但是一些视频网站已经开拓出新的广告模式,来弥补这些缺陷。

同时,电子商务也迎来历史新高。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增长率超过100%,增长速度全球遥遥领先。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具有坚实的用户基础,据商务部预测,十年内将有70%贸易额通过电子商务产生……这预示着电子商务即将成为主流的商业经济模式。 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之后,其市值相当于20个搜狐,而搜索引擎百度由于排名业务的存在,其上市后的市值也相当于10个新浪。这已经充分表明,传统门户的增长方式,和新兴网站的增长,已经出现多极辐射的态势。

正如Wayen Hom所言,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必须将用户和用户需求作为自己所有产品推陈出新的基础和主导。还是以传统网站新浪为例,随着业务挑战的增加和调整的必要,新浪发现无法将博客的机会丢给竞争对手或者新型网站,因此新浪利用自身优势,开始为客户提供更合乎点击需求的名人博客,并最终俘获了这一市场。

竞争篇:什么是2008年核心价值?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中国作为和电信网络、教育网络并驾齐驱的三大网络之一,因为拥有众多的参 
与者,更广泛的商业行为和更广大的创新能力,而成为三大网络中发展最为迅速、新技术运用最快、商业因素最先进的网络,各种力量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战略选择和持续的创新能力都能够成为推动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和源泉。

经历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过创意阶段、执行能力阶段、创新业务阶段。计世网认为,200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极有可能跨越创新业务阶段,而更关注于企业自身全面的“竞争力”。

竞争篇:什么是2008年核心价值?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中国作为和电信网络、教育网络并驾齐驱的三大网络之一,因为拥有众多的参 
与者,更广泛的商业行为和更广大的创新能力,而成为三大网络中发展最为迅速、新技术运用最快、商业因素最先进的网络,各种力量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战略选择和持续的创新能力都能够成为推动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和源泉。

经历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过创意阶段、执行能力阶段、创新业务阶段。计世网认为,200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极有可能跨越创新业务阶段,而更关注于企业自身全面的“竞争力”。

竞争篇:什么是2008年核心价值?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广泛影响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互联网在中国作为和电信网络、教育网络并驾齐驱的三大网络之一,因为拥有众多的参 
与者,更广泛的商业行为和更广大的创新能力,而成为三大网络中发展最为迅速、新技术运用最快、商业因素最先进的网络,各种力量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战略选择和持续的创新能力都能够成为推动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和源泉。

经历多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过创意阶段、执行能力阶段、创新业务阶段。计世网认为,2007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极有可能跨越创新业务阶段,而更关注于企业自身全面的“竞争力”。

花 絮

马云、熊晓鸽印象

熊晓鸽(Hugo)在我的记忆中总是充满活力,连眼睛都放着光的,这次见到也不例外,年会一早见到我就兴奋地告诉我:“马云我给你请来了,他不演讲,我们让他说说话 
,一定给你一段精彩的!”然后,就这样、那样地安排一番,我就赶快忙着准备去了……

马云的司机打电话说他快到楼下了,Hugo拿着嘉宾的胸花到电梯口欢迎他,看着他在那里有点喜悦、有点兴奋、有点怯喜好像盘算着什么主意的样子,一点不像IDG全球副总裁,到像一个充满幻想和冲动的记者。之后马云来了,Hugo开始演讲,在演讲过程中,Hugo问了马云为什么接受他的邀请来年会,马云欣然上台,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按耐不住对中小网站的感恩之心,回答了我关于阿里妈妈的问题,由此掀起了年会的一个小高潮。

以前会议上见过马云,虽然是互联网圈里的明星,但印象中很平实,我记得以前会议拿着名片冲上去采访他,他总是会说上两句话,不会让你徒劳而归,不像有些大腕儿,牛得看都不看你一眼。这次也一样,看到屏幕上的问题“马大哥,说说阿里妈妈”,“马云,上台去”就抑制不住哥们义气要说两句,转头告诉我:“这个问题我能回答。”和他的秘书打交道安排他的行程也很舒服,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也有现在办公室小姐的效率,很多变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确定了。

真希望中国互联网圈多几个像Hugo这样充满激情、充满创意又愿意身体力行的老板,多几个像马云这样意气风发、满怀感恩、务实高效的企业家。(娟姐)

马云向我们敬军礼

护送马云和熊晓鸽到电梯口,在等待电梯的同时,马云突然说了句:感谢大家。然后立正给我们来了一个很标准的军礼,当时如果有相机能拍下来,肯定会后能成为一张经典的图片。

马云的大名,估计只要懂一点互联网的人都知道。他在互联网年会上的讲话,却让我们感觉他就是我们身边很普通的一个人,也许这就算一种个人魅力吧。他在熊晓鸽送他礼物时说“谢谢晓鸽,我打领带是晓鸽教我的,我以前乱打,和打红领巾差不多,我也不知道晓鸽教得对不对。”(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