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菲
信息系统,犹如零售企业的血脉和神经,特别是要使百货连锁形成集权型、专业化,就更要有高度灵敏的信息系统支持。
有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重要性可以通过部门所在楼层来体现,楼层越高代表这个部门在企业里越重要。例如明基公司很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在台湾明基公司办公大楼里设计部的位置就只比老板办公室低一层。
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计算机管理中心也和零售业最重要的部门——招商采购部在同一个楼层。
最早,信息系统还没有贯穿业务的始终,在企业里的影响不大。信息部门不参与业务,也很少和别的部门沟通。计算机管理中心主任杨晓明感觉:“这样下来企业里听不到自己部门的声音,不和别的部门沟通,和修理工没什么区别。”
于是,杨晓明鼓励下属在开会的时候主动一点,多和其他业务部门去交流。慢慢地,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普及,信息部门越来越忙。杨晓明笑道:“忙是好事,一个部门没事情做是会被裁减掉的。”
整合不惟技术
系统整合,流程重组,都是令CIO们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对杨晓明来说,整合的关键不是技术,关键是协调。能够顺利解决系统整合中的问题,也许就是随和的个性帮了他。
杨晓明对信息部门的定位很清晰,信息部门就是服务部门。他说,现在企业肯定不是围着技术转,而是要跟着市场走。市场怎么样,技术要跟上去。
作为服务部门,心态首先要调整好。杨晓明的性格很随和,遇事有条不紊,并不激进。“我们是做服务的,心态要调整好。我这个人大事小事还是分得清的,我不会为了枝节的技术问题和领导争论不休,哪怕这个技术很先进。如果不接受这套方案,我还有替代方案。企业是以用为主,不是体现技术的先进性。选技术一定要是主流技术,不要看他多先进,一定要实用,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不能被淘汰。”
百货商店和超市不一样,超市是先有信息系统后有门店,百货业则是先有门店,后有系统。集约化经营,信息系统的统一整合尤为重要。
百联集团提出连锁百货规划时,信息系统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统一系统,一个是做接口把门店的系统连接在一起。杨晓明刚来百联的时候,调研了下属门店的信息系统状况,竟有17套系统之多。杨晓明考虑再三:接口只是一个统一的外壳,内部结构却不统一;仅做统一接口,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统一代码,由总部进行采购,每个供应商只有一个代码,只要输入代码,就可以在系统里检索商品信息。如果系统不统一,只是统一接口的话,每个系统会自动生成自己的代码,需要代码转化表才能完成同一商品在不同系统中的转换。长痛不如短痛,杨晓明选择了进行系统整合。
整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信息系统整合一定不能影响正常营业,只能在商场下班时进行。其次,17套系统各不相同,有的系统非常先进,但为了集约统一,不得不舍弃。第三,17个系统的数据要进行切换,要和17家开发商打交道。而对方作为出局的开发商,各种各样的态度都有,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有些公司当时的开发人员早已跳槽,现在的人员不了解系统的情况。只好去打听当初开发系统的人跳槽去了哪家公司,所幸这个圈子不大,最后还是找齐了人,完成了数据的导入。
八个统一与POS一体收银
2003年4月,百联集团在上海市国资委的牵头下正式挂牌成立。作为百联集团的核心企业,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经营重点是百货和购物中心。2004年,第一百货商店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华联商厦股份有限公司合并,形成新的“第一百货”。此后,通过资产置换,“第一百货”变身“百联股份”,成为以百货、购物中心为核心业态的大型综合商业股份制上市公司。
如今,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百货商业和传统百货商业的本质区别。
现代百货是一种业态店,中国百货业已经从业种经营为主发展到了业态经营为主。竞争的关键是成本是否领先、是否便利或满足消费者。如何拓展商品的品类和服务?广泛吸收现代零售业态灵活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为我所用。只有实施连锁经营,才能形成规模化的品类管理、集中采购和集中营销。
而实现百货连锁的关键,需要在经营体制和模式上按国际惯例,采用或引进“进销分离,一级核算”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也要支持实现百货连锁的关键内涵,包括:进、销、结、存分离;统一编码;集中采购与门店采购结合等。
百联集团的IT系统整合从2004年5月实施,到2007年8月1日结束,百联集团下属百货公司的所有信息系统都整合到百联集团的系统当中。
在杨晓明的领导下,公司与门店的信息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以东方连锁为先导,对东方商厦、东方南东店、新华联、东方杨浦店、东方青浦店等进行系统整合,接着又重点切换第一八佰伴和第一百货商店;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系统、统一采购大类编码、统一供应商编码、统一品牌编码、统一商品类别编码、统一商品编码、统一合同管理、统一商品管理;即时与开发商保持联络,形成了股份公司、零售企业集约管理的的链式格局。
不仅如此,在上海实现了银行卡收银与商场POS机一体化改造工程的,百联股份还是第一家。以前的pos机只能收现金,刷银行卡需要另外再配一台机器。刷卡也要刷两遍,在银行的系统上刷一遍,商场的机器上再刷一遍。一体化改造后,在厂商的收银机上连接一个银行的密码盘,两台机器合为一台。
刷银行卡的时候和银行有通讯连接,需要费用。以前单独刷卡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线路,一个电话有0.22元的成本。现在都是统一的DDN直接连接到中国银联的系统,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升了速度。
顾客的用卡环境也得到了提高,假设以前一家商场有99个款台,安装了99台收银机。顾客需要刷卡的话,银行还要单独去装收银行卡的机器。这样成本比较高,银行也不会提供相应数量的机器,造成只有一部分的款台可以刷卡,给选择刷卡的顾客造成不便。
说起信息化的将来,杨晓明的下一个打算是数据挖掘和供应商的网上结算。使供应商可以通过专用帐号看各家门店的销售情况和结帐情况,每个月该收多少货款,开多少发票。目前供应商的结算清单查询系统还在开发当中,杨晓明一笑:“明年就该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