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文钊
在我做CIO之前,我大概经历了长达三到四年的读书活动。这个活动就是死啃管理的书籍,不论是战略、营销、仓储,(那时候还没有“物流”这个词),都得认真的学习,不仅仅要读一遍,而且要把每一遍读完的东西纳入到信息系统里去,要和企业真正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机的衔接,所以我想读书是必须也是必然的道路,否则的话,不经历这个过程,不了解企业的管理知识,就无法承担信息化的工作。
在那个时期,CIO同时还在承担着整体的设计者。这个信息系统应该怎么搭建,一定是自己在操盘,而且也会参与部分的决策和部分的编程。这些东西都得参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求、概要、详细的部分核心代码。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那时候做信息化的人比较少,CIO可能会要亲自参与到信息化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当中去,而这个是非常细节性的参与,不是那种表面化的参与。同时,还要和其他部门的协调、协同,包括企业的领导者,这些工作都要去做。而在今天,我认为CIO的角色,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一,他不会再关心具体的设计和代码。他可能更关注需求。
第二,他可能不必再真正的去学习那么多的管理书籍。但是,他需要请一家咨询公司来告诉他企业的管理究竟怎么做。不论是管理咨询也罢,流程咨询也罢,通过咨询的过程来进行学习。
第三,我们过去没有软件,没有现成的成品软件。那时候SAP根本没有进入中国,中国的信息化刚刚初起。而今天,我们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软件都存在,我们不必再关心这个软件究竟是怎么搭的,究竟怎么设计的,数据库体系如何建的。
第四,CIO未来的角色应当是关注在管理和协同。他要协同一系列的管理环节,不仅仅在软件上的协同,软件协同只不过把人的协同,能够固化的部分固化了,但是绝大部分还是要依赖于人的沟通。
关于知识、管理,软件,协同性这四方面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时代的CIO比我们那个时代的CIO幸福得多。当然所面临的挑战也非常的巨大。你能够看到企业的管理者再也不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管理者了,是有知识,有文化,有远见,有思想的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去顺服他,推动他们,需要有更多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