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及相关产业呈较快增长态势
来源:中国信息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
张翠娜 刘建生
   国家统计局《信息及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课题组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同时,近年我国各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都比较快,对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各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极不平衡,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非常大,已成为导致各地区间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引起重视。

  ———各地区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各项指标增长情况看,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04年底,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从事信息及相关产业的法人单位数量分别达到13.5万家、2.3万家、3.3万家和1.4万家,与1996年相比,分别年均增长10.2%、7%、6.5%和2%,分别比相应地区全部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总量年均增长速度高5.7个、6.8个、5.3个和1.2个百分点。

  2004年末,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中就业的人员分别达到677.4万人、90.6万人和105.7万人,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9.8%、3.4%和2.7%,比同期我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7.8个、1.4个和0.7个百分点。

  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5676.2亿元、2698.6亿元、2910.1亿元和1575亿元,与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26%、21.7%、19.3%和18.1%,分别是相应地区全部第二、三产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速度的2.3倍、2.2倍、3.2倍和1.8倍,均明显高于本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

  ———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截至2004年底,我国东部地区拥有信息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占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的比重分别达到66.1%和72.8%。其中,拥有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单位和就业人员占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到70.3%和75%,与1996年相比,分别提高6.2个和11.3个百分点。2004年,东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占我国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83.2%,与1996年相比,提高了6.3个百分点,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合计所占比重不足20%,且呈下降趋势。

  ———人员素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较高。从就业人员素质看,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相对较高。2004年末,在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就业人员中,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分别达到31.6万人、39.6万人和20万人,分别占相应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就业人员的41.5%、43.7%和40.2%,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3个、11.5个和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分别高12.6个、14.8个和11.3个百分点;具有初级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达到18.6万人、21.7万人和12.4万人,分别占相应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就业人员的18.1%、23.9%和24.8%,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个、7.2个和8.1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分别高4.4个、10.2个和11.1个百分点;具有中级工及中级工以上技术等级的人员分别达到8万人、12.4万人和4.1万人,分别占相应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就业人员的7.7%、13.7%和8.2%,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7个和1.5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分别高2.6个、8.6个和3.1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非公有制企业比重高。从企业所有制构成情况看,东部地区私营、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等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重比较高。截至2004年底,在我国东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中,私营、外商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合计达到10.2万家,占东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的79.7%,分别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应比重高12.7个、11.8个和13.5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合计达到496.9万人,占东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就业人员的76.4%,分别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应比重高35.9个、46.4个和38.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7817.9亿元,占东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的78%,分别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应比重高28.5个、39.9个和17.5个百分点。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非公企业比重大幅上升。从企业实收资本构成看,1996年至2004年期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实收资本的构成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近年来外商与港澳台商资本和个人资本等非公有制资本所占比重大幅上升。截至2004年底,在我国中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实收资本中,外商与港澳台商资本以及个人资本等非公有制资本合计占54.2%,比1996年提高了40.6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实收资本中,外商与港澳台商以及个人资本等非公有制资本合计占59.1%,与1996年相比,提高了41.3个百分点。在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实收资本中,外商与港澳台商以及个人资本等非公有制资本合计占63.8%,与1996年相比,上升37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东部地区最好。2004年,我国东部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全年人均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5.5万元,比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平均水平高5.5万元,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人均营业收入分别高24.3万元、24.6万元和20.5万元;全年人均实现利润达到4万元,比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平均水平高0.5万元,分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人均实现利润的1.5倍、3.1倍和2.2倍;资金利润率达到6.8%,比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资金利润率分别高2个、4.5个和3.5个百分点;全年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72.2%,比全部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分别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1.7倍、3.7倍和2.4倍。

  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虽然我国各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都比较迅速,但从区域发展情况比较看,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发展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比较大,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截至2004年底,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信息及相关产业企业单位数占本地区全部第二、三产业企业的比重与东部地区6.3%的水平相比,分别低2.7个、0.9个和1.7个百分点;就业人员占本地区全部第二、三产业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与东部地区6.8%的水平相比,分别低4.4个、3.4个和3.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占本地区全部第二、三产业企业年营业收入的比重与东部地区11.9%的水平相比,分别低7.2%、6.3%和7个百分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总量相对不足;增长自东向西及东北,由快逐渐趋缓;收入人均水平地区间差距较大;消费人均水平地区间不平衡;服务水平地区间差距比较大;通信能力东强中西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