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作为中国一年一度的标志性网络盛会,“互联网大会”已然成为互联网新技术、新商业、新资讯、新机遇、新资本的汇聚之地。
-本报记者 张颖洁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王旭东部长宣读曾培炎副总理的贺信指出: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新手段和新工具,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互联网的普及在加速信息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互联网更大的价值在于它的信息价值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
“黄金时代”的突破式发展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表示,中国广大网民和潜在网民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今年的增长率是31.7%,中国的互联网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好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互联网在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在网人数、网络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突破。
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在经历了多年的均速增长后,于今年驶入了快速增长通道。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半年来平均每分钟就新增近100个网民。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了12.3%;宽带网民数达1.22亿;上网计算机数达到6710万,比2006年末增长了770万台;国内域名总数达到918万,其中CN域名注册量大幅度增长,已达到615万。
总之,我国互联网建设的各方面都在逐步调整变化中,它将更加顺应互联网发展需求,并有望取得突破式的发展。
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领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席卷每个角落,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产、学习、生活等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使我国跨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经济建设上,随着网络的日渐发达,如今用手指触动按键就能购物。而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市场与它可能发展到的规模相比,被相关分析师称为“大海中的一滴水”,可见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文化建设上,随着技术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应用,网络新闻、搜索引擎、网上电子邮件、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等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并且不断出现新的服务形式。
此外,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也为互联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互联网已逐步应用到商务、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且每个行业内的应用正在向纵深发展,深入到生产、销售、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了融合应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与移动网相结合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已在公安、证券、交通等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带动社会经济高速增长
互联网获得普遍认可和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它为技术和经营的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而高效的平台,多种创新生活方式不断地涌现,把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提供给全社会,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方式,成为催生信息社会的革命性力量。
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韩夏在发言中指出,从2007上半年互联网经营情况来看,全行业运营良好,网络广告、网络游戏、电子商务和移动增值服务依然是我国互联网市场收入的主要来源。互联网广告随着各企业盈利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刺激了网络广告收入不断增长。网络游戏收入进一步扩大,用户免费体验,用创新留住用户,不断刺激用户的消费商业模式,被众多互联网企业日益重视。无线增值服务作为近几年来互联网业务发展的亮点,经过规范和引导,逐步回到健康理性的发展轨道,仍是支撑我国互联网企业平稳、顺利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在看到互联网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务必注意并亟需遏制的,即网络攻击、并购传播、网络犯罪、有害不良信息泛滥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它们将对社会稳定、对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总之,互联网作为全球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工具。互联网的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应用终端多样化,信息类型的综合化、服务方式个性化,用户聚集社情化、行业服务专门化,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