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档标准:有容乃大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中国电子报    作者:王慧芳

【赛迪网讯】谁也没有料到,2007年夏天,文档标准之争成为各大媒体最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的激进,有的平和,有旗帜鲜明的,有含混暧昧的,而一些措词更是让人心惊,将国外的文档称之为“软鸦片”,将中国的办公软件状况形容为“顽疾蚀骨”,在一片唇枪舌剑中,人们只看到激烈的争辩,只听到激进的言语,而中国文档标准究竟如何?他因何诞生,如何成长,他历经五年的艰辛磨砺与发展,而今又成就几何?他的背后,有着一个怎样的群体?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又有着怎样的理想?

拨云见日,让我们真实地走近中国的文档标准,讲一个有关文档格式的中国标准故事。

急需发起文档革命

从离不开计算机开始,我们就离不开办公软件。当微软的DOC、XLS、PPT等文档格式逐步成为人们无法割舍的工具时,中国的专家就坐不住了,中国的企业也坐不住了。我国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国产办公软件,红旗中文2000的RedOffice、金山的WPS、永中Office等等,但这些国内的办公软件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中文的文档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家采用了不同的文档格式,不同办公软件形成的文档不能兼容,文档互换、保存成为用户最头疼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除了开放源码的办公软件OpenOffice.org及其衍生软件具有开放的文档格式(ODF格式)之外,其他的办公软件仍然采用封闭的文档格式——也就是说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文档格式的完整、准确的描述信息。

最可怕的是,封闭的文档格式直接导致用户对供应商的被动依赖——如果放弃原来的办公软件供应商或者软件供应商倒闭,很可能无法处理原有的文档。

也就是说,采用封闭的文档格式,文档拥有者甚至政府部门都无法对其文档具有真正的拥有权,因为他们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丧失存取、修改和保存档案文档的能力。这样的损失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政府部门难以想象和无法承担的,对于广大的企业用户来说,数据的丢失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

国内最早的办公软件开发商之一金山公司,其WPS产品市场总监姚辉告诉记者,由于当初国内办公软件间没有统一的标准可遵循,因此以WPS为代表的国内办公软件产品在文档互联互通过程中必须与微软DOC等非开放标准兼容,厂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产品的兼容改造,发展进度受到制约。

从一开始,国内办公软件企业就不得不以所谓的事实标准兼容为前提,来进行产品的研发。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才勇不无心痛地说:“微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标准。微软又是一个封闭的格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兼容微软由最初的无奈变成了最后的主要竞争手段。模仿微软好像已经成为了我们行业唯一的选择。”

而企业一味地模仿与迎合,不但没有使国产办公软件获得应有的市场地位和长足发展,反而使得国产办公软件陷入了更深的深渊。

国家有关部门早在2002年就认识到制订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研制中国自己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标准是当务之急。

产业基础成熟

任何一项标准的研究制订,都必须具备产业、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条件,而当时的中文办公软件恰恰具备了这些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文办公软件初具产业规模。通过加大科技投入、严格实施政府采购等手段,已经成长起以金山、红旗中文贰仟、永中、中标普华等为代表的一批中文办公软件企业,部分产品初步具备了在特定应用领域内同微软、Sun等国外办公软件产品竞争的能力和实力。二是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大力推动电子口岸、金税、金审、金盾等国家重点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为中文办公软件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三是随着可扩展置标语言(XML)的出现及开源软件(OSS)的发展,打破封闭的办公软件文档格式(主要是微软公司的DOC文档格式)成为可能,这也为我国企业研制跨平台(如WINDOWS、LINUX、UNIX等)办公文档格式规范创造了技术条件。

2002年,受信息产业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部门的委托,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牵头,联合11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厂商成立了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开展了“标文通”的研制工作。工作组首先对国外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分析和消化,明确了研制“标文通”的总体思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促进产业发展,满足应用需求。

2003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和基于XML的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纳入到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将这项工作纳入国家的电子政务信息工程中。信息产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通过电子发展基金、863技术及工程项目等方式对标准所涉及的相关方面予以必要的支持。

工作组按照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抓好“技术创新,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产业推进,应用推广”等5个环节,来促进文档格式标准制订工作的科学发展。

艰难标准路

工作组的研究以中文办公文档格式规范为核心,同时还包括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体系、中文办公软件文档的用户界面及二次开发接口等相关的内容。

工作组给《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起了一个通俗易记的名字——“标文通”,意为标准促进文档格式的互通,英文简称UOF。工作组希望通过文档格式来规范办公软件文档格式化的描述形式,加强中文办公软件间的兼容性,奠定办公软件文档信息交换的基础。

在标准的研发过程中,标准化机构把握制订程序、院校确保技术先进和理论可靠,企业关注市场实用和产品实现的可行性,用户提出需求,形成了产学研用一条龙的标准制订模式。

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吴志刚说:“办公软件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首先需要确定具体的功能范围,协调统一多家企业之间的认识,研究分析ODF和微软文档格式的各自技术特点,最终形成一个兼容并蓄的技术体系架构。在2003年经历非典的非常时期,工作组的同志们仍然坚守工作一线。由于涉及的技术功能点有2000多个,如何把这些功能点有效描述清楚是极大的挑战。为此,一年半的时间中,工作组开了无数次的封闭会议。”

“这个标准是一步步从非常艰苦的道路上走过来的:工作组从2003年到2005年先后组织召开各种编辑性会议达20多次,还召开了各种形式会议以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从近一两年的过程来讲,对标准草案大大小小的修改就有大概300多处,每一处的修改都凝聚着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凝聚了各个厂家在试验过程中精心的试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副组长李宁这样谈及标准制订的艰辛。

 

为了达到兼收并蓄,与国际标准接轨,在制订标准的过程中,工作组考虑到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协调。从技术体系架构来看,标准首先应该具备独立的、完整的、开放的、可扩展的机制,同时它不仅是基于中国本身的,也应该是基于世界的。UOF是支持以ISO10646(即GB13000)为基础,支持国际大字符集。同时,采用中文标签来定义文档的元素描述。

在标准制订过程中,工作组克服了各企业成员对文档格式理解不一致、办公文档结构复杂、用于描述文档的元素多等一系列困难,努力做好中文办公软件与其他各类应用程序之间的衔接,形成了标准草案。同时,工作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开放的态度,通过网站公示、技术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国内社会各界的意见,并加强与微软、IBM、Sun等跨国公司的交流。在整个标准制订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是控制方,标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研制标准的同时,工作组还坚持自主创新,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积累,积极引用自主专利技术1项,申请专利5项,申请著作权1项,注册商标3项,为下一步推进标准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标文通问世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2007年4月30日,“标文通”于2007年4月30日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标准编号为GB/T20916-2007,自2007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它是以中文办公软件需求为出发点,在分析、借鉴国际相关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实际应用出发,制订出的针对文字处理文档、电子表格和演示文档三种主要文档格式的描述体系。专家称,“标文通”的发布实施将会加强中文办公软件间的兼容性,对于保障各类政府电子公文和办公文档的长期有效、促进电子政务中的中文办公软件集成具有重要意义,可确保用户对信息的拥有权。

另外,“标文通”的问世,一是提升了国产软件厂商的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有了开放文档标准,就可以为广大软件厂商提供公平竞争的平台,使之可以在产品的功能和价格上开展竞争。二是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确保用户的经济利益。一个开放的文档格式,保证了不同软件厂商能够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产品,用户也无须被限定在某个特定的软件上才可以使用文档信息,而产品之间的竞争可以保证用户采购到更低价格的软件。三是遵循开放格式标准,任何厂商都可以编制和分发创新性的应用和服务,他们将不需要针对不同的文档格式开发不同的信息处理功能模块。

从长远来看,开放的文档格式标准不仅有力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也会成为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据了解,工作组由多个国内相关办公软件生产商共同参与,开始只有三四家单位,现在已发展到十几家,其中包括大家熟知的金山、永中、红旗中文贰仟、中标普华等企业。李宁表示:“中文办公软件技术标准工作组是一个开放的组织,希望各界有志于开放文档格式的人士参加到我们的队伍中来。”开放和透明确保了统一的文档格式规范的公正性,这样任何企业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无锡永中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章雷表示:“UOF标准是我国自己的文档标准,是信息化进程的标志性飞跃。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支持和欢迎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将标准绑定在一家软件上,统一的标准创造出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办公软件厂商能集中精力开发新技术,提供给用户更高效更快捷的应用享受,而不是耗精力于兼容各种标准。也使得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能更好地匹配标准开发产品,减少软件间的冲突和不适应,对于国产软件发展不啻是件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而其对国家信息化建设更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红旗中文贰仟总经理胡才勇表示,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十一五”和将来发展的一个主题,但因为盗版市场的存在,所以在许多用户眼里,办公软件不具备“创新性”,做国产Office,只能做了替代品。开放的文档格式标准的出台,国际ODF标准和国内的UOF标准,成为企业突破“事实标准”束缚的强大后盾,企业终于可以大胆自主创新了。

标准重在应用

中文文档标准的制订和推出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真正的文档之路才刚刚开始。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标准发布是走向实际应用的开始,标准的有效实施,应用是关键,真正的文档之路还很漫长。

北京市长风联盟秘书长肖澜说:“标准虽然建立了,但是关于标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还有很难很艰苦的工作要做。这中间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产品对标准的符合性,如果产品不符合的话标准将成为一纸空文,由于该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企业在市场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开发产品会有所顾虑,所以对企业的引导和约束很重要;二是文档标准有其特殊性,应用性很强,质量要求高,在事实标准占领绝大多市场份额的时候,全面改变应用的文档,对用户来说也是个挑战。尽管目前中国要有自己的文档标准,但是如何保证已有格式文件的可用和更换文档格式,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肖澜说,尽管未来的路会走的艰难,但对于国内软件企业来说,无疑应该抓住这个大好的机遇,各个厂商都采用统一的格式,坚持国产办公软件的推广、应用。吴志刚说:“一个好的标准要正视市场的现实和用户的实际需要。‘标文通’已经发布,但这只是个开始,工作组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推出功能强大、简便好用的中文办公软件产品才能促进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

另外,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继政府成功推动软件正版化采购后,将继续推动企业正版化软件采购。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带来一个更庞大、更规范的市场。届时,已经成为国家标准的UOF必将在其中发挥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关链接

国内外相关文档标准

ODF:Open Document(ODF)是OASIS Open Document Format for Office Applications的简称。它是一个开放的文档格式,主要用来存储和转换可编辑的办公文档。与传统的二进制格式不同,ODF是基于XML的纯文本格式,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开放性和可继承性。

为了改变目前办公软件相互封闭、文档格式互不兼容的糟糕情况,由Sun、IBM等36个成员创建的ODF(Open Document Format)联盟,开始在全球推广ODF文档格式成为办公文档的标准。

基于ODF格式的文档在许多年以后仍然可以为最新版的任意一款办公软件打开使用,ODF格式可以让不同程序、平台之间都自由的交换文件而不需要理会是何种应用程序。

目前,ODF标准已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IT厂商的青睐。2006年5月初,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通过了ODF审核,ODF正式成为文档格式的国际标准。目前,包括美国马塞诸塞州政府、德国慕尼黑市政府、新加坡国防部、法国财政部等政府机构都宣布支持这一标准,其支持厂商有Sun、IBM、甲骨文、红帽以及国内的红旗中文贰仟等,微软公司也不得不宣布推出专门的插件来支持它。

UOF:是由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组所属的中文办公软件基础标准工作组组织制订的《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国家标准(UOF——Unified Office document Format,中文简称“标文通”),2007年4月被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为国家标准。

OOXML:即微软Office Open XML文档格式标准。2006年12月由欧洲中心的国际标准化机关Ecma International标准化的基于XML的办公室文件的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