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孤岛”到“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背后的商机
出门之前通过交通仿真系统查看路况,报警时只需报出身边灯杆上的标号便能让警察准确定位,足不出户便能逛遍深圳每个角落……这是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大会上,深圳人“数字化生活”的生动写照。而这一数字化生活方式的实现,则要依赖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
上周六,在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大会“数字城市高峰论坛”上,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表示,深圳“数字城市”建设目前的重点工作是大力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数字化和有效共享,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平台。在不久的将来,政府各部门将在一个共同的空间信息服务平台下,充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
信息孤岛催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在数字大会现场,深圳面向社会推出了数字规划、数字城管、数字公安三条体验专线现场。在深圳规划体验现场,深圳市民陈女士体验了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这一平台整合了深圳市的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以电子地图为表现形式,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多层次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和在线服务。
深圳市一直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早,信息化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据闫小培介绍,深圳信息化部分指标已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水平,深圳已经成为国内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全市党政机关共建成各类资源数据库超过130个,大中型企业85%左右实现了办公自动化,50%以上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30%以上开始使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电子交易。
在深圳市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缺乏城市基础数据交换平台,互不开放,资源难以共享和交流,造成大量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突出问题。
深圳市政协委员、市科协副主席张克科说:“因为没有政府统一协调,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等于是重复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各部分都会投入很多人力和资金做基础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像城管、环保、公安等部门的系统都将全市划分成了若干个网格,最基本的数据是一样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便形成了一个信息孤岛,在这种情况下,部门信息化建设越快,信息孤岛就会越多越大,而给市民和企业带来的不便也就会越来越大。”
深圳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彭子凤介绍说:“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便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基础数据库,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在线共享、交换和服务体系。同时,作为全国首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深圳‘十一五’总体规划也明确强调为加快数字深圳建设,需建设全市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
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助跑深圳电子政务
在家轻点鼠标,政府办事程序一目了然;想交税,登录“网上税务”即可办妥;企业要年检?无需跑腿,只要上工商局的“红盾信息网”就行了。原本两三天才可以跑完的事情,现在只要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办完。这是深圳电子政务建设给企业和市民带来的便利。据了解,目前,深圳市政府对社会和公众服务的上网率已达到30%。
深圳是全国首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城市。2006年8月,深圳市出台了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和八个配套文件,明确提出争取提前两年全面达到国家电子政务总体目标要求,到2008年,100%要求公开的政务系统都可以在网上查询,100%的行政审批项目都可以在网上申请及查询结果,100%的政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都将纳入电子监察范围,并对5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不仅是数字深圳的基础,也是深圳市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在任何基于空间信息应用领域,如数字城管、数字公安、数字规划、数字工商、数字环卫、出租屋管理、人口普查、应急指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彭子凤说:“各个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下载数据,同时还可以发布自己的数据,通过这个平台提供一些公共服务。目前,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已经完成了空间数据发布系统和在线服务应用接口的开发,以及部分数据库的建设,现在这些都已经应用到我市城管局、工商局、环保局、租赁等部门的业务管理中,并形成一套统一的空间网格划分规则和编码标准。”
“2006年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深圳市建设标准化,政府各个部门便可以参照这个标准使用网络化管理。比如说,2006年,规划局每个季度都通过卫星影像对违法建筑进行检测,然后通过空间信息基础平台发布检测数据。而深圳市综合执法局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知违法建筑,进行执法。我们还可以利用数据形成一个检测系统发布各相关部门。”彭子凤表示。
闫小培表示,在建设“数字深圳”过程中,深圳将加强政府部门的管理和主导作用。深圳拟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高效的组织实施体系和首席信息官(CIO)责任制,投入更多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促进发展。同时,引入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数字城市”催生巨大商机
在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电子地图上,市民陈女士查到了前往目的地的公交线路,她说:“从香蜜湖到蛇口,这个地图给我提供了三个备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一个最优的出行方案,很方便快捷。”
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应用对象除了政府部门外,也着重服务于企业和公众。彭子凤说:“目前我们还在编辑一个公开版电子地图数据库,地图上有机关、科教、医疗、金融、酒店的分布,以满足公众需要。”
“数字城市最根本的落脚点应该是市民以及企业的需求。要让数字城市真正服务于民,企业与公众的参与必不可少。”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博士田坤表示,“但是由于资源大部分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缺乏共享机制,因此除了个别大企业,比如中国移动等,其他企业很难有所建树,现在深圳企业也只是在GPS导航和数字化餐饮服务等方面做得比较出色。”
据了解,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让企业与政府同政府各部门一样,可以通过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下载一些公益性的数据,共享资源,还可以利用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上的数据产生一些增值服务。
“对企业来说,‘数字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张克科说,“比如网上购物,商家直接从生产商仓库取货,企业甚至不需要在各个城市都建立仓库,大大降低成本。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参与的电子政务、平安深圳、环境生态监测、交通物流服务等,不仅助推了深圳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关于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收费问题,彭子凤说:“这一平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收费标准,可能跟信息办制定一个政策,比方说深圳市每年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经费维持数据更新,而我们对市民、其他企业、政府部门提供免费的服务。”
本报记者 王申娜 实习生 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