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创新:助推跨越式发展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记者 刘恕 
   9月8日,30台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引擎启动,在武汉三镇公交线路正式“上岗”。东风汽车公司将武汉市公交集团采购的100台混合动力电动公交车中的30台交付运营,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动公交车首次实现了批量生产和销售。
  作为“十五”期间国家组织实施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我国电动汽车历经5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10年的技术历程,并且拉开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序幕。明年,北京将采用数百辆电动汽车,为奥运会场区提供“零排放”交通服务。

  近年来,我国在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大批这样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加快推动了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解决能源、资源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抢占战略技术制高点

  高科技的赛场就是“你追我赶”。

  我国将冲刺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消息一经披露,国人为之振奋。

  “今天如果哪个国家卖台超级计算机给中国还强加要派人到机房监控的条件,我们完全有能力对他们说不!”中科院院士李国杰在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开通仪式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高性能计算机被视为国家科技竞争力的象征,美、日等发达国家是超级“俱乐部”会员。

  3年前,中国加入了“俱乐部”。由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等共同研制的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以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峰值运算速度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十强,并落户上海超级计算中心。

  然而,英雄座次表是科技实力较量的结果。曙光4000A被后来者追赶,排名渐次落后。我国问鼎百万亿次计算机再闯十强的消息又掀波澜,人们翘首期盼世界高科技之巅活跃着中国人的身影。

  “在关键技术的掌握上强调一个‘有’字,有与没有,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大不一样。”王大珩院士是倡议实施863计划的四大元老之一,他在863计划实施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书面发言中以此强调发展战略高技术的意义所在。

  战略高技术是国际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是各国发展必争之地。20年前,我国启动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时,许多“卡脖子”技术一片空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突破和掌握了一批事关国民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必争技术,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在一些领域跨越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在信息技术领域,龙芯2E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在单处理器设计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家的信息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在微电子装备方面,成功研制出0.1微米工艺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刻蚀机样机,自主开发了8英寸、0.1微米工艺的大角度离子注入机样机,并均已成功进入了大生产线的试运行。在新材料方面,在国际上首次制备了新型深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和全固态激光器,成功开发出国际上最大功率的红绿蓝全固态激光器,研制出60英寸激光家庭影院及140英寸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巩固了我国在人工晶体和全固态激光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在生物和现代农业方面,人类功能基因组、水稻基因组等研究继续处于国际前列,完成了10%%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任务,建立了迄今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人类肝脏蛋白质组数据库及单克隆抗体库,率先在国际上独立完成籼稻全基因组测序和粳稻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构建了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家蚕基因组框架图。这些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推动高技术产业化

  家住北京石景山区的李先生最近增添了一大生活乐趣,那就是每天早晨打开手机就知道工作在外的女儿身处何方。手机定位系统帮他装上了“千里眼”。

  20年前离老百姓还很遥远的遥感技术,现在已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车载导航系统让驾驶者行车无忧,手持定位仪成了野外探险者最忠实的向导。

  科技带人们步入数字化的地球时代,遥感好似天空中不知疲倦的“千里眼”,随时随地监测着地球表面的变化。由科技部联合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共同支持的北京一号小卫星于2005年成功发射,已应用于农业、林业、国土资源、城市管理等众多领域,并将为2008年奥运会的环境建设提供动态监测和分析。据悉,地球观测领域仅地理信息系统行业2006年产值就达270亿元。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让高技术找到“落地点”,是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最终目标。20多年来,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飞速发展。据发改委发布的报告称,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783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3%%,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2.9%%。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国掌握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业核心技术,强劲推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在信息、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国际高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成功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些产品已经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初步实力,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生长点和源头。

  我国研制的6.3米土压平衡盾构机已在上海地铁工程投入使用,其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价格只有德国盾构机的一半、日本盾构机的2/3,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中档数控机床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基本摆脱了绝大多数数控机床依赖进口的局面;500MPa碳素钢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在国内1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得到应用,显著降低了钢铁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累计生产超级钢约34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

  在“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值从2000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36亿元,企业总数从不到20家增长到500多家。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自主版权的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已推出第一个正式版本,永中Office和软件中间件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完全基于国产信息安全软件的电子政务系统已成功在国务院系统运行使用。

  我国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形成了关键技术开发、标准制定、手机与网络设备生产制造、商业运营等较为完备的技术与产业链,对我国通信产业的崛起和向通信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实用化样车,并通过整车集成配套技术研发实现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对接,已经基本具备产业化能力。

  破解可持续发展“瓶颈”

  记者近日从科技部获悉,北京奥运场馆大量采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和地源热泵等绿色能源,奥运场馆绿色能源供应达到26.9%,每年可以减少CO2排放5.7万吨;奥运村生活热水供应100%%采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可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北京市首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北京官厅风电场,年底将完成装机容量5万千瓦,将向北京市提供1亿度绿电。到2008年,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还将建成56个风力发电厂,形成年发电量达到32亿度的风电供应能力。此外,奥运会场馆照明采用了绿色环保的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可节约景观照明能源达70%。

  奥运会是运动员的赛场,更是高科技的集中展示场。我国节能减排等先进适用技术将在奥运会上一显身手,使“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变为现实。

  近年来,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了一批重大产品和系统,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提供支撑。

  在能源领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活性超细纳米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关键技术工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将在世界首个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工程———神华工程中使用;模块化高温气冷堆的研究与建造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高温堆蒸汽透平循环发电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在资源环境领域,开发了渤海大油田勘探开发急需的七大系列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渤海区域成为我国东部第三大石油基地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渤海区域新增探明储量6.3亿吨,年产能力达到2100万吨以上,采收率提高1.5%%;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显著改善了示范区水体环境质量,为大江、大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农业领域,超级稻育种技术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先后育成超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21个,其中“中浙优1号”亩产达818.88公斤,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大豆“杂交豆1号”,一系列农业重大新品种问世并推广,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益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创新药物方面,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成为全球第一个正式上市的基因疗效药物,标志着我国在基因治疗药物上率先实现产业化;我国自主研制成功的抗艾滋病新药西夫韦肽,疗效明显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而价格仅为其5%,是我国第一个在美国获得专利许可的生物技术类药物。“十五”期间,863计划共有15个新药品种获得一类新药证书,109个新药品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