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信息化建设突出为社会公众服务
来源:武鸣县新闻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12-04-15

  日前,武鸣县信息化建设频频传来喜讯:广西首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武鸣县级分中心以及县机关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等正式开通使用,全县13个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也即将投入运行,这一系列喜人成绩标志着武鸣县信息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近年来,该县着重抓好政务网、武鸣网以及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数字武鸣”,不断激活县域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摸索出一条符合本县实际,大力发展武鸣县信息化,为发展武鸣县经济服务的新路子。目前,该县又连续实施和应用文化信息资源、效能监察和新农合三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突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特点。

    一是开通广西首家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互联网和卫星传播等手段将资源传输到基层,为广大群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在2005年底建成以卫星接收仪、移动数据库投影、电子阅览室等设施组成的初具规模的共享工程服务体系基础上,再建成县级分中心和城厢镇、双桥等8个镇级分中心,并于年底前完成太平、宁武等5个镇分中心和22个村级基层点建设,加大利用网络手段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普及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力度,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方面信息的查询和阅览,特别是分中心的电子阅览室还可以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网络阅览环境。

    二是开通使用武鸣县机关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共对全县41个单位,364项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进行监控。该系统具有实时监察、预警预告、统计分析、信息服务4大功能,着重监控行政机关部门或单位各岗位在办事流程中受理、限时办结和办结率等情况。该系统将行政审批规则、实施步骤环节、审批时限等内置于系统之中,一旦审批事项在法定时限内未能办结或违规办结,系统会自动预警、发出黄牌或红牌并留下相关记录,监察机关将据此进行责任追究。该系统的建成开通,使武鸣县实现了对行政审批事项事前的公开,事中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事后的责任追究以及对审批全过程的绩效评估,有利于从机制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督促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三是开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资金13万元在全县13个镇的卫生院开展新农合信息管理网络建设。网络的建成使用真正实现了 “管理规范化,监督透明化,统计上报自动化”,有力地促进各镇卫生院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提升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新农合报销审批和管理监督在网上实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同时,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可以对各镇参合农民的医药费报销实施实时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