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宁
人说信息化能帮中小企业赚金进银,谁知不少信息化工具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些企业甚至在无奈之下终止了信息化建设。在不知不觉中,中小企业遭遇信息化迷途,如何“拨开云雾见月明”却也令中小企业困惑不已。
盛名之下的弊端
2006年初,哈尔滨市一家名为“新星”的中医药研究所投资了万余元,购进了一套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令人不解的是,该系统在应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后,企业的负责人决定废止应用这些管理软件。企业负责人无奈的告诉记者:“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的升级维护费用已经超过了原软件购置价格,仅此一项就让我们这家一直处于微利的企业受不了,我们只好选择弃用这套管理软件,此外在短期内,我们也不准备对企业再进行信息化建设。”
无独有偶,哈尔滨市的许多中小企业都是在投入了资金购买并应用了企业信息化软件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无奈终止其使用。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并不在少数,这些中小企业大多因为所铺设的管理软件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软件服务跟不上、系统滞缓或者应用以后经常面临不断的升级费用而不堪重负,这些原因让原本资金就不甚充裕的中小企业只好另谋出路,甚至是弃用原有的应用软件。
这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曾经的尝试,变为了如今的废止,每每提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IT厂商喊累、渠道喊累、而作为信息化建设的用户--中小企业--更是喊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中小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他们已经被纷至沓来的IT新技术、升级维护以及二次开发弄得烦不胜烦,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上述现象对国内信息化的推广普及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买了预算软件、财务软件等系列软件,用过了之后,根本没有体验到软件管理所带来的信息化的轻松快乐,而是沉重的心理负担、经营压力。在软件销售过程中,经营者所吹捧的‘应用价值’不过是表面文章,对我们这些用户所承诺的服务成为空头支票,我们买了软件后,供应商和服务商都在收费上做文章,而至于维护和培训,他们几乎没有做,所有的软件信息维护都是我这个硬件管理员在兼职。”哈尔滨市某建筑公司的设备管理员张军对记者如是说。
迷途中寻出路
目前,哈尔滨市的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企业自己购买软硬设备,投入很大,而且IT技术及设备更新很快,一两年就更新一次,庞大的IT系统支出成为企业一个很大的负担,而软件商以各种名义收取的各种“升级、维护和二次开发”费用更是令中小企业不堪重荷。
某国际知名软件品牌黑龙江销售代表告诉记者:“如今,软件企业对产品的开发成本很大,而面向中小企业销售的软件产品利润又非常低,为了实现软件产品的盈利,很多厂商都在服务上谋求收益。”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中小企业对种种名目的软件服务望而生畏的原因所在。对规模不足、资金匮乏、生存尚有困难的中小企业来说,软件商“通过服务获取利润”的经营目的激化了中小企业和信息化方案供应商(以软件企业为主体)之间的矛盾。对黑龙江省很多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以上原因,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主观上抵触信息化的建设,从开支上缩减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甚至很多企业开始废弃原有的信息化应用架构。这些现象令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走入了尴尬的胡同。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和尴尬局面,让中小企业从软件应用中长期获得真正的价值和快乐,真正带来多赢的局面?成为IT厂商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面对如此困惑,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软件服务?为了了解更多中小企业用户心声,记者采访了多家中小企业用户代表。
首先,中小企业迫切需要操作简易的软件产品和服务。恒达建筑侯喜妹女士认为:“我们需要使用轻松、容易的软件,最好软件产品可以自行安装,维护升级便利。甚至我们希望参与到软件的设计工作中,软件商垄断了软件的维护和升级,其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其次,先试再买规避投资风险。哈尔滨鑫海经贸的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我们这些中小企业用户最希望的就是软件产品能够给我们提供先安装试用,满意了再购买这类服务,最好能够承诺退货。”
第三,随时随地的服务非常关键。侯喜妹工程师认为:“使用了软件产品后,我们就要无休止的跑到维修站或者打电话咨询各类问题,非常麻烦。最好,供应商能够给我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不仅仅是用户上门一种。比如全天候的电话、邮件、论坛、QQ、MSN,及时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能与渠道伙伴建立区域服务中心,及时进行上门服务等。”
最后,解决企业信息化人才匮乏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弃用信息化产品的重要原因是没有人操作。如果软件商能支撑、承担各种培训、项目管理、实施指导、二次开发及用户化以及升级服务,让企业时时感受到软件企业的技术活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并提供一个合理而低廉的资费,中小企业还是可以承受的。
事实上,软件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它能推动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如果软件开发商不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盈利,不能够助力于中小企业的成长,那么软件企业想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赚钱就成了“空想”。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它们需要的IT厂商能提出最符合中小企业自身需求的信息化一揽子解决方案,而且能够提供长期延续性的支持服务,还要求这种服务价格合理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