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移动信息化建设 建立强大应急服务力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近日,广东湛江地区连续风狂雨骤,“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便在湛江的乌石、北和、覃斗等地满天飞,群众惶恐不已,此时,政府部门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措施,就成为事态能否扭转的关键。广东省气象部门和地震部门当即立断、联手出击,随即速发了280万条手机短信,澄清湛江地震谣言。谣言很快平息了。此举措,不失为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也可以当作一起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范例,可以说是令人欣慰,拍手称好。

防谣言甚于防川。传言谣言的散播将导致事态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其所引发的心灵恐慌可能会比自然灾难本身更具有破坏力。因此如今无论国内外,政府在危机处理过程时都高度重视对谣言的控制遏止,加快建立公共危机处理机制。广东气象局此举,既让人看到了气象和地震部门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新作为,也显示了移动短信应急服务平台在灾害天气信息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中的独特重要作用。

这里我们先要细究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谣言?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正面信息、正确舆论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官方对外沟通渠道有限,一些部门主动发布信息的意识不强,对谣言的反应较为迟钝,出现了“失语”甚至“无语”的状况,民众只好转而求其次,以耳闻口传的方式满足自身对于此事件相关信息的需求;为什么谣言最后会愈演愈烈难于控制,在一些落后地区,谣言甚至成灾,这跟当地信息传播落后,公关危机处理机制薄弱大有关系。特别是现在一些空穴来风的谣言已摆脱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搭上了手机短信、互联网等信息化快车,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杀伤力”更大。

谣言止于明,谣言止于IT。如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增强公共信息透明度,强化政府干预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使谣言止于公开,止于透明,便成了有关政府部门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也考验着政府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智慧。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灾难辟谣应对体系建设中,每个地方政府应投入一定的信息公开专项经费,包括电视、广播、报纸、宣传片、传单、预防手册等多种传媒,让更多的民众随时掌握第一手动态;更重要的是要加大IT软硬件投入,加强移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强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