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是全国知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5A景区——黄山,以及同样被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建筑村落—西递•宏村,此外黄山市还是中国近代徽文化的发源地,徽商就从这里走向全国。如今,为响应市委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新黄山”的要求,我们市委市政府信息中心,凭借所处党委系统的统领优势,带动全市党政系统大力发展信息化,从初级的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到政府上网取得丰硕成果,直至现在使用的综合办公应用平台广泛推广,一步步将黄山市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潮。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与在国内产品与技术都处于领先地位的信息化提供商——万户网络始终保持密切合作,可以说黄山市信息化的发展有万户网络的一份贡献。万户网络在黄山市政府上网和办公OA的应用方面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撇开依靠万户网络建设的各级政府和部门众多优秀网站不谈,单是目前我们正在应用的“黄山市党政系统公文交换平台”就是万户协同办公在我市的一个成功应用。
在2005年下半年,我们按照黄山市信息化“十五”规划和当年的工作安排,着手计划建设一个覆盖全市一百多个部门的综合公文信息交流交换平台:“黄山市党政系统公文交换平台”,逐步取代传统的“公文交换站”采用的每周定期人工交换各类文电,并计划在“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中逐步升级改造以实现电子印章及全流程无纸化信息化办公。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对国内各类办公OA软件进行了很多次的调研、试用,最终选择了万户ezOFFICE协同管理平台作为我们党政系统信息化项目的支撑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万户ezOFFICE强大的自定义功能来实现我们的需求。2006年初安装测试工作完成后,于二季度正式应用。该平台的建设推动了黄山市党政系统信息化进程的大跨跃发展,总的来说有着以下特点:
一、灵活运作,三方协作共建
以往,建设信息化项目全以政府财政一次性资金投入为主,而信息化项目大多投资巨大,随着各部门信息化应用的铺开,市级财政不堪重负。以“黄山市党政系统公文交换平台”项目所作的规划,资金投入颇为可观,为减轻黄山市的财政压力,同时避免因申请财政支持资金而延误项目实施。我们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项目运作方式,与电信运营商市电信公司合作,将全市党政系统城域网络交由其垄断建设,作为回报市电信投资建设平台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这样,我们与电信运营商(市电信公司)和软件开发商(万户网络),三方通力协作,在市财政几乎是零投入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平台建设任务。
二、按需延伸,全城网络覆盖
作为全市党政机关共同使用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按照安徽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安全要求,网络平台与互联网相隔离,我们依托市电信公司建设了覆盖全城的城域网络,并与省市县三级互联的全省“党政专网”互联互通。在网络连接方式上,我们采用了混合形的组网方式,重点部门和大单位以光纤互联,小部门和应用不多的单位采用廉价的电线专线拨号方式,这样就为相关部门节省了高昂的光纤租费,同时使全城网络覆盖不致于在经费上“卡壳”,网络得以顺利延伸,而且也使市电信公司的光纤和各类数据业务得以拓展。
三、功能完善,应用广泛
“公路修得好、也要好车跑”,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万户的OA软件就是“好车”。按照我们当初对软件的高要求,认为很难有一款OA软件可以适应各部门的不同类型应用,经过多方考察,万户的协同办公软件以其先进的模块化管理、周密的结构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广泛的适应性、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完善的售后维护保障,在多种同类软件中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党政系统各部门共同使用的办公软件平台。借助该平台我们党委办公厅的信息、督查、秘书等重要科室和政府办公厅各处室实现了文件、电报、信息、通知、简报等的信息化处理,目前已有近50个部门完全应用该平台交换信息、通知等各类文电。横向市级各部门间的办公系统和纵向业务对口部门之间的政务交流也成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