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今后五年,我省要“加快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福建’应用水平。”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今起推出“和谐社会,责任移动”系列报道。
“今后若发生山洪,永泰县长庆溪流域的村民们能在第一时间内撤离到安全地带,最大程度上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损失。”福建省洪水预警中心副主任林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都是因为移动通信技术在我省山洪灾害警报系统中应用带来的好处。
村民将第一时间
听到山洪警报
目前,我省在长庆溪流域建成山洪灾害警报系统,覆盖流域内的长庆、梅楼、下坂、岐峰等许多村庄。
“应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山洪灾害警报系统,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快速监测并发出警报。”林志告诉记者,这套先进的警报系统,无需靠人工传达,警报系统可自动收集各地山洪数据,一旦数据超过危险值,就自动生成警报信号,通过村里的广播发出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的信号。也就是说,该系统自收集到山洪信息到发出人员撤离警报,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于是村民们就能在山洪到来之前向安全地带转移。
省防汛办的专家说,如防汛部门利用移动GPRS技术随时随地查到各地雨情信息,重要河流、水库水位上涨情况和洪水传播情况,风情情况,台风路径,卫星云图资料等一系列信息,为防汛抗台方案的及时制定提供了条件。
信息化
让更多人受益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作为全省通信运营商,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出了九项举措:
推进“移动电子政务”工程,实现政府“移动办公”,公务员随时随地处理公务,公民随时随地联系政府;
推进“城管通”项目,提高城市社区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GPRS、短信、位置定位、呼叫中心等先进技术为城市管理服务,提升城市社区信息化水平;
推进“应急通信”工程,打造“平安福建”,整合目前比较分散的应急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政府应急通信平台,实现电话、短信、互联网多种方式的即时报警,随时随地采集和发布水文、气象、地质、火灾、交通、公安、卫生、防疫等社会公共安全信息,提供省级综合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协助中小企业建立网上专业市场,通过产品上网,发布商机,寻找商友,洽谈生意,构建一个虚拟的交易市场;
推进“银信通”工程,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与各大银行、银联合作,试点手机支付,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
推进“通信文化产业”工程,贯彻“文化强省”战略。
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开展“信息扶贫”,组建“农村信息网”,帮助建立农产品网上市场;
推进“信息化培训”工程,催生“人才资源”;围绕“文化强省”战略,推进“通信文化产业”工程,推动通信产业和传媒、金融、物流、商务等行业的融合;
推进“校讯通”工程,引领教育移动信息化。推动“家校互联”,搭建政府、学校、家长、老师、学生、社会的沟通桥梁。
建立数字生态系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说,中国移动在建立新的“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数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应当承担起自己应有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福建移动正致力建设这种数字生态系统,以信息通信技术‘授人以渔’,发挥移动通信在海西建设中的作用,不断致力于推动政府、企业等社会信息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