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IT正名
来源:中国计算用户 更新时间:2012-04-15

 人们对IT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充分,通常只将IT作为经济的一个部门来看待,实际上我们经济增长的全部都与IT相关。
2007年3月13日,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表了一篇名为《数字化繁荣》(Digital Prosperity)的长篇研究报告,该报告就IT对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该研究报告表明,过去10年来,IT一直是美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每年为美国经济增加2万亿美元的产值,并扭转了从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中期20年的生产力下降趋势。报告还指出,美国1995年到2002年之间全部生产力增长的三分之二要归因于IT,而投资于IT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相当于其他投资的3~5倍。

长期以来,IT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索洛教授提出过著名的“生产力悖论”,这是对IT进行质疑的代表性意见,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当然,在质疑的同时,也不时有人对IT进行“平反”。比如说,在2000年3月6日的一次演讲中,一向以谨慎出名的美联储时任主席格林斯潘明确地把“生产力增长的复苏”归因于“信息技术的革命”。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肯定还是质疑,双方都没有拿出详实的数据对IT的作用进行定量的评估。这份《数字化繁荣》的研究报告不仅明确地肯定了IT对于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而且用数据进行了定量的分析,这可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白。

更加让人产生兴趣的是,这份报告得出了如下结论:IT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不在于其本身,更多的是反映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服务对改造经济其他部门的能力上。美国没有“信息化”这一说法,如果用我们习惯的说法,上句话的意思就是,IT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来实现的。

“人们对IT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的认识还不充分。”该报告作者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说,“人们通常只将IT作为经济的一个部门来看待,实际上我们经济增长的全部都与IT相关。”

阿特金森说,IT已经成了一个普遍深入的力量,从农业到制造业到服务业到政府部门,IT无所不在。“在过去10多年中,IT一直都是美国经济的中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所有部门的数字化转型。”

如果IT的影响是确定的,那么IT理应成为经济政策制定的关键因素。IT不是魔术般的永动机,它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否则它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将不可持续。“经济各部门的数字化转型还没有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关注点,他们需要考虑这一点。”阿特金森认为,支持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应该成为除传统的财政、货币和投资政策之外的公共政策的“第四条腿”。

因此,该报告建议,除了利用如税收减免、免除,刺激IT创新的贸易和采购政策之类的“政策杠杆”之外,政府应该增加对IT的投资,尤其是在公共卫生、教育和交通等领域。

IT对于生产力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对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其实,不仅仅是在美国,IT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和瑞士等发达国家的经济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而由于种种原因,IT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该报告特别指出,IT对中国生产力提高的贡献度为38%,对于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为21%。

考虑到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在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上关于中国的两个数字应该说还是可信的。这两个数字也说明,在中国,IT促进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中国经济连续20多年处于高增长状态,这种高增长主要是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制造业出口来拉动的。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担心是如何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来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IT作为隐藏在生产力背后的“推动之手”,完全可以为中国的未来发展进一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