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国税局信息化做活税源管理文章
来源:经济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山东省济宁市国税局以自主开发运行的“税收管理员监控应用系统”为依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税源管理手段,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大幅度增加了税收收入。2006年该局共入库各项税款92.89亿元,同比增长27.25%,创历史最好水平。

  税管员有了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

  税源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税源精细化管理是实现税收管理精细化的前提。济宁市国税系统现有基层税收管理员640人,担负着全市55000多家一般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的国税征收管理任务。随着税源结构日益复杂、分布领域越来越广,基层人力紧缺、税源控管手段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城区范围内,经济发展较快,平均每个税管员管理100多户纳税人,有的税管员甚至达到200多户,造成“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一度十分突出。

  “应对人少事多唯一的出路是依靠科技手段,依靠现有税管员走信息化发展的路子。”济宁市国税局局长陈志建介绍说,该局开发了以税收管理员为应用对象、以综合征管软件V2.0为平台的“税收管理员监控应用系统”。系统的成功运行,给了基层税管员一个得力的科技工具,让长期缺少信息技术支持的税管员税源管理手段逐渐丰富,实现了税管员工作的可视化、明晰化、精细化,税源管理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信息化把税源变成税收

  “税收管理员监控应用系统”通过对税收管理员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任务进行实时提示提醒,使税收管理员对自己每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限一目了然,较好地解决了税收管理员“干什么”的问题。

  为解决增值税滞留票管理这个困扰税收征管的老大难问题,济宁市国税局利用“税收管理员监控应用系统”四小票疑点分析功能,定期从金税工程系统中提取增值税发票信息,对纳税人未及时认证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实施75天、80天或85天分级预警,税收管理员及时提醒纳税人认证,对预警无效的立即深入企业实施核查。自2006年7月份以来,该系统共下达纳税人滞留票核查任务5849件,涉及滞留票信息42671条,查补税款340万元。

  “提升管理的“质”和“量”

  干得怎么样”是管理者、税收管理员最为关心的问题。“税收管理员监控应用系统”通过设定户籍管理质量指标、申报征收质量指标和纳税评估质量指标等,分类别、分层次考核监督税收管理员工作,使“看不到、摸不着”的税源管理质量,通过一项项指标全面反映出来。同时,实现了对单个税源管理单位(分局)或者税收管理员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完成量及时统计,“是否完成、完成多少”均可以实施实时监督。

  济宁国税系统一位基层税务所的所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税收管理员每天到哪里去、干了什么工作、干到什么程度、工作质量如何等等,作为所长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自从运行“税收管理员监控应用系统”以来,日常工作内容他们可以自己掌握,我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利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内部管理压力大大减轻。

  济宁市国税局根据税收实际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将计算机与税收业务有机衔接,将信息技术与具体执行者有机结合,才能不断增强基层税管员的执行力,实现税收信息化建设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