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地区互联网络十大特征解析
来源:通信世界 更新时间:2012-04-14

 

    澳门地区自2001年开始互联网络调查以来,至今已进行了5次(2002年没有进行),并从2003年起开始沿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网民)及调查范围(CNNIC的抽样调查范围为6-84岁)对澳门居民进行调查,以便与CNNIC的调查结果作比较。

    自2003年开始,由澳门大学负责调查的澳门互联网络统计报告已随CNNIC每年两次的大型发布活动发布了4次。其中于近日发布的澳门地区第5次调查报告(截止日期是2006年12月17日)显示,澳门地区的互联网络现状明显呈现十大特征。

    第一,网民增长渐趋缓和。

    澳门地区2006年调查结果显示,以CNNIC定义计,在年龄为6-84岁之间的澳门常住居民中,约有26万为网民,约占对应主体(约47.5万人口)的54.8%。从2001年以来的调查来看,澳门地区2001年的网民普及率为32.9%(当时采用的是“全球互联网研究计划”的定义,对网民的抽样调查范围是18-84岁,简称WIP定义),2003年的网民普及率是39.5%,2004年是46.2%,2005年是52.7%,2006年为54.8%。此期间,网民数量由2001年的1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26万人,5年内增加了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5%。而2006比2005年网民数量增加3万人,增长率只有11.5%,同期网民普及率也只增加了2.1%。这两个数据显示,澳门网民增长比以前已经有所放缓。表1为澳门网民历年普及情况。

    表1澳门网民历年普及情况

    年份普及率

    19953%

    19964%

    19976%

    199810%

    199916%

    200025%

    200132.9%

    200236%

    200339.5%

    200446.2%

    200552.7%

    200654.8%

    数据来源:澳门地区互联网研究计划

    点评:相对中国内地10.5%的人口普及率及全球16%的普及率而言,澳门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显然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即便是中国最发达地区北京(30.4%)的普及率与澳门地区相比也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情况下澳门地区网民数增长放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相对澳门的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澳门地区非网民对互联网较好的评价来看,未来澳门地区的网民还必将会有相当大的增长。

    第二,宽带上网已成主流。

    从有关数据来看,澳门地区的家庭总数为15.9万户,2006年澳门的家庭电脑联网率为72%,达到11.5万台,其中宽带上网的家庭为10.2万户,占家庭总数的64%,占上网家庭总数的89%;拨号上网的家庭为1.2万户,占家庭总数的7%,占上网家庭总数的10%(其它如租用专线和无线上网的用户约占1%)。相比之下,宽带上网家庭占总家庭比例同期增长为15%,拨号上网家庭占总家庭比例同期则下降5%;宽带上网家庭占上网家庭比例同期增长10%,拨号上网家庭占上网家庭比例则同期下降10%。从历史资料来看,2001澳门的宽带上网家庭占上网家庭的比例为22%,2006年则为89%,6年间宽带上网家庭普及率增长了67%。与此同时,拨号上网的家庭比例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已从2001年的78%下降为2006年的10%。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宽带上网显然成为澳门地区家庭上网的主流方式。表2为澳门地区历年不同上网方式比例分析。

    表2澳门地区历年不同上网方式比例分析

    (根据总人口数及平均每个家庭之人口数计算澳门地区家庭总数为15.9万户)上网计算机占家庭总数比例

    拨号上网计算机占家庭总数比例宽带上网计算机占家庭总数比例拨号上网计算机占上网家庭比例宽带上网计算机占上网家庭比例其它上网方式(如租用专线、无线等)占上网家庭比例

    2001年78%22%0%

    2003年57%30%27%51%47%2%

    2004年59%23%35%39%60%1%

    2005年62%12%49%20%79%1%

    2006年72%7%64%10%89%1%

    数据来源:澳门地区互联网研究计划

    点评:截至2006年底内地宽带用户突破1亿人已让我们觉得欣喜异常。相对于澳门地区上网家庭宽带高达89%的普及率而言,这个数字让我们看到了内地与发达的澳门地区之间实实在在的差距。同时,宽带高覆盖的家庭普及率所蕴藏的商机无异于一座具有无限开采潜力的金矿。如果以后上网的主流应用还仅仅停留在目前的搜索信息或即时通信上,对于这座可以无限开采的“金矿”来说无疑有些可惜。对此,有着高用户群的内地和有着高家庭普及率的澳门似乎应该一起切磋点什么,古人说得好,“物尽其用方显价值所在”。

    第三,高学历上网普及率最高。

    澳门地区在针对不同职业网民进行调查时把网民划分成管理阶层/专业人士/白领/文职人员,公务员,学生,自雇人士,蓝领/劳动工人/服务员,失学/退休/无业/家庭主妇,以及其他等共7类。从对7类的调查结果来看,公务员、学生及较高职业者中的上网普及率显著比其他职业阶层的人士高,分别为89%、86%和78%。历年的调查数据也显示,从职业来看,公务员、管理阶层、专业人士、从事办公室事务及学生阶层的人士的普及率比其他阶层要高很多,从事劳动力、服务性行业及没有工作的人群的网民普及率偏低。自雇人士及其他职业阶层的上网比率多年来起伏不定,2006年又比2005年有大幅度下降,可能与近两年澳门急速的经济发展导致的职业转变较快现象有关。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文化越高的群体,上网普及率则越高。尤其是对硕士、博士一级的人员来说,自2004年的上网普及率首次突破100%后,2006年再次达到100%。大学本科和大专文凭也分别达到92%和85%。相反,高中以下文凭的从业者上网普及率则相对显著偏低。

    点评:高学历意味着高收入,每月平均约为22美金的家庭上网支出对于澳门地区的高收入群体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更何况这部分人大多分布在各个行业的管理阶层,上网已成为他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有商家要因此而设计更为细化的营销方案,“100%”的数据如果利用得好,也将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

    第四,家中上网已成习惯。

    2006年对网民上网主要地点的多项选项调查结果显示,有在家中上网习惯的网民高达94%,其次是单位或者公司,为23%,再次是学校、网吧和图书馆,分别是18%、3%和6%。2004及2005年的调查也显示,网民选择在家中上网的比例分别是87%和88%,2006年则为94%。另外从网民的上网时段来看,从下午两点开始,网民开始逐渐增多,晚上9点到10点的时段为网民上网最高峰时期,凌晨4点到早晨8点是上网的低潮期,总的来说网民在家中上网已经成为习惯。

    点评:澳门地区的网民与内地的网民在上网时间段的分布上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内地的网民会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前后出现当天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高峰,晚上9点前后则为第三次高峰,也是当天的最高峰。而澳门地区的网民基本是从10点开始一路上扬,中间没有像内地那么明显的峰点,到晚上9点前后也达到当天的最高峰。而实际上,内地也同澳门一样,网民选择家中上网的比例高于其它场合的上网比例,达到76.0%。由此我们也基本可以推断,内地网民家中上网的习惯已基本形成。这对于提升内地家庭的宽带普及率无疑是利好消息。

    第五,即时通信变宠儿。

    从对网民上网目的多项选择题的调查来看,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的比例高达73.3%,其次是与人沟通、消闲娱乐、网上新闻、在线学习、下载/上载软件等,其中与人沟通的比例高达48.4%。另外,从网民每周用于网上6种主要活动的时间来看,2006年网上即时通信(MSN/QQ)的时间已与搜寻信息的时间相等,表明即时通信业已成为网民最青睐的网上行为之一。表3是澳门地区网民每周网上6种主要活动的活动时间量(小时)比较。

    表3澳门地区网民每周网上6种主要活动的活动时间量(小时)比较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搜寻信息4.14.34.85.0

    网上即时通信(MSN/QQ等)1.93.25.0

    看网上新闻2.02.52.52.9

    收发电子邮件1.92.72.42.0

    玩网上游戏1.71.11.32.0

    参加网上聊天、讨论2.30.50.81.7

    点评:有人预言10年后如果你想在外面要通过互联网打开家里的冰箱门将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说这话的人对于互联网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有着较为深刻的观察与体会。虽然我们对这个预言能否最终实现没有绝对的把握,但它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的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已像水和空气一样重要,互联网在大大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同时,其上面任何一个新增的应用都值得我们去期待和青睐,就像即时通信已成为很多人沟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一样,互联网上还将会有更多的“宠儿”诞生。

    第六,网民的活动分身有术。

    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增多,使得网民上网时同时进行多种活动的可能性大增。2006年澳门地区的调查显示,有接近7成的网民有时或者大多数时间会在网上同时进行超过一种的网上活动,其中大多数时间有这种行为的网民占到45%,有时有这种行为的网民占到24%,从来没有的网民占到31%。

    点评:这项调查是澳门有别于内地的地方。从网民常见的网上行为来看,不管是搜寻信息、即时通信,还是网上游戏、收发邮件等,网民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可能同时从事多种网上行为。作为一个具有发散思维特征的个体,网民网上行为多样化是正常的,笔者奇怪的倒是那31%的网民。

    第七,中国香港网站点击最多。

    从过去3年来看,澳门地区网民平时浏览的网站基本上是一致的。在2006年澳门地区网民平时主要浏览的网站以香港的网站为主,占80%;其次是澳门的网站,占43%;浏览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内地的网站分别在27%和25%,至于其它外国或者海外的网站则较少,占17%。值得注意的是,澳门地区网民浏览内地网站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已从2004年的17%上升到2006年的25%。

    点评:从历年的调查数据来看,香港地区的网站已连续多年成为澳门地区居民访问的首选。作为澳门的邻居,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的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值得澳门居民去关注。可喜的是,回归后的澳门居民对内地网站的关注度在日趋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可以预测,未来澳门网民对内地网站的关注度会进一步加强。

    第八,双e落后未成气候。

    一是电子政府。在过去两年里,超过3成的网民表示绝少或者从来没有使用过政府网站的服务,只有不到一成的网民每天都上;最多的是一个月上多次的,约占两成多。在上政府网站的网民中,超过9成的网民目的是查阅资料,提交查询、下载资料和表格的不超过两成,至于利用网站作为投诉及建议途径的网民则只有5%。调查结果反映,在过去两年中,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行为似乎已经停滞不前。

    二是电子商务,过去4年网上购物的网民平均只有一成左右,2006年约有15%的网民在网上购物。多次调查显示,书籍是网民网上购买最多的物品,其次是电子产品(不包括电脑)、旅游产品、服装以及进行股票/基金买卖等,这个结果反映网民网上购物活动没有因为网速变快及用户增多而变得更加活跃,经常购买的产品范围也较为狭窄。

    点评:同样的问题内地也存在。这其实反映了两个很突出的问题:一是电子政务的普及力度不够,政府还需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政府网站上所提供的内容进行改良,以更多地吸引网民的关注;二是大家对互联网络的信任度不够,导致电子商务进步不大,表面看来是信任危机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如何加强电子认证及如何更有效地引导网民使用网上购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九,上网态度谨慎,对网络内容半信半疑。

    过去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将近6成的澳门地区网民表示对互联网的信任态度是半信半疑,超过3/4的网民认为网上信息需要管制,调查结果反映网民上网的态度依然是审慎怀疑的。

    点评:这个特征其实是进一步印证了澳门地区的网民在电子商务方面上升有限的原因。CNNIC也有相似的调查。在内地,从网民对各种媒体广告的信任程度来看,网民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远低于电视广告和报纸/杂志广告。对网络广告表示非常信任的只有7.9%,比较信任的有22.7%,一般信任的为45.3%,比较不信任和很不信任的分别为18.3%和5.8%。由此来看,信任危机正在严重制约着互联网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第十,技能、时间成为制约因素。

    从过去4年的调查结果来看,澳门地区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不会上网/没有所需的技能、没有时间、没有需要/没有用途、不感兴趣,以及没有计算机/相关设备、上网费用贵等。其中2006年调查显示,不会上网/没有技能的非网民占了43%,没有时间的占26%,没有需要/没有用途的占16%,不感兴趣的占14%。从历年的调查分析来看,缺少技术和缺乏时间正在成为阻碍澳门民众上网的主要因素。

    点评:制约澳门地区非网民上网的因素与内地稍有不同。内地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因素也是技术所限,这部分回答者占所调查非网民数的36.0%。其次是不具备上网条件,占31.4%。没时间上的原因则名列为第三,占18.1%。由这些数据来看,不管是澳门还是内地,未来要想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普及使用电脑的技术。从有关分析来看,不懂电脑使用的人士大多为中老年人群,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政府实施中老年人群上网工程任重道远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