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山海间澎湃
来源:青岛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徐■,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国家旅游局国际市场司原副司长;李天元,南开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天津旅游学会常务理事;邵春,中国旅游报社总编辑,国家计委投资所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范业正,中国旅游学院副教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计委投资所旅游投资与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特邀研究员……

  这些在国内旅游界泰斗级的权威人士日前齐聚胶南,目的只有一个,审定未来胶南旅游发展规划,为胶南的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

  两天后,《胶南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琅琊台、大珠山、小珠山、大村核心区和海青茶园等五项控制性规划,顺利通过了这些专家的审定,他们纷纷表示了对胶南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巨大信心。

  从此,一幅关于胶南旅游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在青岛西海岸的山海之间启动挥就。

  与专家们拥有同样信心的,还有所有胶南人。他们坚信,经过几年的打拼,胶南一定会成为“青岛西海岸旅游度假胜地”!

  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胶南市正在积极全市上下努力营造“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共图旅游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实现旅游业从产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旅游资源型到旅游产业型,从粗放型发展到集约型发展的三大根本转变。

  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它成为许多地方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选择的产业,越来越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胶南,怎会轻易放过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他们从实际出发,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收获颇丰。

  胶南市是工业经济强市,长期以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无人能撼。而反观第三产业,坐拥131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和高品质沙滩、6处森林公园、4座较大山系、2处2.6万公顷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源远流长的琅琊文化等旅游资源,却难以产出应有的效益。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落实,全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胶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从城市资源、城市特色和比较优势三方面对城市的未来发展重新进行了审视,明确提出了“强二进三”的产业发展战略,吹响了突破旅游业、向第三产业进军的号角!

  为选择一条适合胶南的发展之路,切实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胶南市在2005年召开了首届“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专家为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聘请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机构编制了全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重点旅游区规划。在此基础上,胶南市委、市政府全面分析了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滨海旅游现状,进一步明确了立足青岛旅游大格局,突出胶南特色,依托滨海一线的“三山、两湾、一岛”等高品位旅游资源,全力发展高端海滨度假旅游,“以线带面,以重点带动全局”的产业发展战略,突出以产品为核心对优势资源进行强化和整合,全市大旅游框架已经跃然而出!

  旅游业涉及文化、餐饮、交通、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形态。胶南市用大旅游的观念谋划发展、指导建设。

  今年9月,胶南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与各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承办有关全市旅游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已把发展旅游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一把手带头调查研究,深入考察学习旅游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争当旅游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加强了全市工业、交通、体育、文化、商贸、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等相关产业的规划与旅游总规的衔接,在相关规划中积极引入现代旅游理念,充分体现人文思想,强化旅游功能;完善了市、景区和项目三级旅游规划体系,确立全市旅游发展整体布局、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营销策略,以大融合建设大产业的发展道路已初步确立。

  为加快构筑全市大旅游发展框架,近两年来,胶南市全面整合山、海、沙滩、岛屿等自然资源,积极推进东部沿海“水城-小珠山-积米崖-灵山岛-龙门顶码头-大珠山”、西部沿海“大泥沟头-龙湾-徐福街-琅琊台-斋堂岛”和“海青-理务关-大村-胶河”三条旅游精品线路的建设和打造,大力推进实施了“让游客玩两天、住一宿”的旅游“两天零一夜”工程,加快全市旅游业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与此同时,胶南市不断加强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谋求新突破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两年来,他们按照突出城市特色,注重质量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优美和最适宜人居的原则,把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壮大旅游产业规模的重要措施来抓,促进了城市旅游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努力打造便捷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先后完成了“同三”高速公路和市区东、西环线等十几条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开通了大珠山风景区、小珠山博胜苑、琅琊台风景区等重点景区的旅游专线,在主要路口和交通路线增设了大型指示牌、宣传牌。近期,他们还计划投资90万元,在主要道路及景区、车站、超市等人口密集区按标准进一步建立各类指示标志;进一步加强城市旅游厕所建设。两年来,胶南市已投入城区公用厕所建设资金412万元,新建和改造厕所45座;投资景区公厕建设资金110万元,建设星级旅游厕所5座;积极加强旅游电子政务的开发与应用。胶南市不仅对胶南旅游信息网进行了改版升级,积极参加了青岛市与新浪网联合开展的“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大型网络展播活动,同时还计划投资27万元,在市主要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汽车站等安装旅游触摸屏查询电脑,目前,正在进行政府招标采购;大力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胶南市已决定投资20万元建立“旅游信息综合服务中心”,投资80万元在主要景区建设“旅游咨询中心”,目前,该项目也已进入招标程序。

  旅游业的发展一般要经历数量扩张,质量经营、创立品牌三个阶段,品牌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实施“精品”战略,既可以提高建设资金的回报率,防止重复建设而造成品位不高、资金浪费,又可以推动旅游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大提高旅游业的“含金量”和效益性。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大项目的有力支撑。建设旅游大项目是拉动资源开发、提升旅游档次、增强旅游竞争力的突破口,只有通过强化旅游大项目的开发,建设一流的景点、一流的配套设施,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近年来,胶南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大了对带动性强、对全市旅游业发展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招商,形成了水城、小珠山创意文化产业城、旅游文化美食特色街等总投资近90亿元的大项目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在城市旅游功能配套及形象提升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其中,总投资40亿元的水城项目包括了度假酒店区、主题乐园区、旅游购物区、游艇娱乐部、沙滩休闲区等功能区,占地面积共3000亩,其中1000亩将承载城市功能,其余“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旅游发展空间,将考虑引进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手笔旅游产品,建成后将成为整个胶南旅游的灵魂;总投资20亿元的小珠山创意文化产业园是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大项目,其融动漫创作、展示园区和运动休闲、特色美食、休闲度假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整个青岛集创意文化、休闲和度假游的新亮点;同时,多处高星级酒店亦将拔地而起,填补胶南市高星级酒店的空白,提升城市度假旅游功能和整体旅游形象。

  旅游业发展以产品为核心,而成功的旅游产品必定是引人注目的焦点、游客消费的热点和带动旅游发展的亮点。可见,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关键在于打造强势的旅游产品。

  目前,胶南市正立足于发展海滨度假旅游,培育滨海一线以“三山(琅琊台、大珠山、小珠山)、两湾(灵山湾、龙湾)、一岛(灵山岛)”为依托的支撑产品和“杜鹃花会”品牌,全面树立“青岛西海岸旅游度假胜地”的城市形象。其中,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的琅琊台是胶南的历史文化标志,胶南市聘请名家打造了再现强大秦王朝的古装乐舞“秦风乐舞·琅琊台”,以文化元素丰富了旅游内容,推出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天下第一古台”品牌愈加响亮。对于定位为“山东省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岸海名山”大珠山,胶南市加大财政投入,将在两年之内投入四千余万元,用于全面完善大珠山游客游步道、车行道、绿化、水景营造等工程及配套设施,加速实现争创AAAA级景区的目标。而“杜鹃花会”是胶南的重点打造的节会品牌,今年花会期间,共吸引了32万游客参与,50多家新闻媒体单位前来宣传报道,拉动相关经济收入1.5亿元。胶南市对于旅游产品的品牌化、特色化建设,正在形成一批带动性强,有长远意义、战略意义的精品、佳品、绝品项目。

  民俗旅游,是胶南市近年来着力打造的另一强力品牌。

  胶南市坚持发展旅游业与富民增收相结合,积极响应“中国乡村游”主题,在资源丰富的农村先后建成了海青茶竹园、九上沟生态园、卧龙山庄、达尼画家村等“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拥有省、青岛市级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000人。配合新农村建设,在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琅琊镇、灵山岛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渔家乐”民俗旅游。2006年,全市发展渔家乐300多户、床位3000多个,仅今年两个黄金周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0万元。

  今年,胶南市还在珠海办事处芏子口村规划建设了“一分田”都市休闲园区,让城市游客体验农田耕作、收获的乐趣。1-11月份,全市乡村旅游已接待游客25万余人次,农民直接收入近430 万元,分别比去年全年增长23%和54%。

  景点是旅游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服务是旅游的保障,宣传是旅游的生命。全球旅游业成功的经验,归纳起来无非是三句话:一靠科学的建设、二靠优质的服务、三靠突出的宣传。无数实践证明,不注重宣传的旅游,必然是萧条的旅游;不打算加强宣传的旅游,绝对是没有希望的旅游。

  众所周知,旅游行为的产生,首先是要让旅游者必须知道有这样一个景点,而且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景点,可以给游客带来愉悦,值得一游。一个不被人知晓的景点,不管你的景色多美,再有吸引力,也绝对不可能被确定为旅游目的地。这是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任何人不可能逾越或者改变这个铁的规律。

  旅游资源要变成旅游资本,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靠宣传。

  胶南市针对实际,确立了“青岛家喻户晓、省内卓有成效、国内有所突破”市场开发目标,立足于“高、深、广”,不断探索创新营销手段。

  追求高端。加强了在央视平台上的宣传,委托中视金桥公司制作了胶南旅游广告片、音乐风光片、电视散文片等,并策划筹拍强档影视作品,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等电视台播放,掀起了长三角地区市民游胶南的热潮。在不远的将来,胶南市还将大力挖掘琅琊文化,力争拍摄一部以秦始皇东巡、徐福东渡为题材的大型历史电视剧,在中央一套黄金时段集中播出,创造推介胶南的轰动效应。

  积极深入。积极开展上门推销、主动推销、全方位推销,变简单的“走出去”为深入的“走进去”,增强目的性与针对性,改变以往仅仅“参加展会,发发材料”的简单化营销方式,力争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营销网络。充分发挥旅行社的龙头作用,与济南、青岛、日照、淄博、潍坊、河南郑州等地的一百多家旅行社建立起了委托市场开发和协议送团制度。同时,大力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联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日照、五莲组成了“3+1”联谊会。

  力求拓广。一方面探索“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的创新,形成旅游与文化、经贸、城建、规划、侨务等部门的合力营销;另一方面加强与同质或相近且知名度高的旅游资源开展联合宣传,如策划与西安联手推介琅琊台,推出“西游兵马俑,东游琅琊台”的品牌。通过努力,胶南旅游业在青岛市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主要客源进一步巩固,京津冀和长三角、珠三角高端市场有所突破,旅游大市场正迅速拓展。

  以参加活动为载体,强化旅游推介。胶南市积极参加了青岛市赴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旅游宣传推介会,山东周边省市旅游业务洽谈会暨2006山东快乐乡村游推介会,中国首届旅游营销年会等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在不同层面加强了对胶南旅游的宣传。同时,他们还结合胶南乡风民俗,举办了徐福学术研讨会及“情系琅琊书画笔会”等活动,也对胶南市旅游市场的拓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春风逐浪千帆远,虎跃龙骧再加鞭。2005年,胶南市共接待游客28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36%;今年1-10月份,全市接待游客3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和16.5%,预计全年可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以上。

  胶南是个美丽的旅游城市,她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所以她根基坚实;她具备迷人的山海特色,所以她个性鲜明;她跨出了坚实的前进步伐,所以她大有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旅游功能完善、旅游特色鲜明、旅游产品丰富、城市形象突出、产业体系协调发展的旅游度假胜地一定能在西海岸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