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时代言论应合法有度
来源:燕赵晚报 更新时间:2013-03-17

  互联网作为一种公用信息的载体,比以往任何一种通讯媒体都要快,是人类迈向“地球村”坚实的一步。不过,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爆炸式发展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信息良莠不齐、权威性不足、网络暴力等问题。围绕着互联网,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欣意电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于贵良,石家庄市社会科学院社会法律所所长刘丽新,微信用户“更蓝的海”和“春暖花开·花儿笑了”进行了探讨。

  互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记者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已变成一个紧凑的“村落”。不知道大伙儿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

  更蓝的海

  结合我近七年的上网经历,我享受到了网络给我的无限便利与快乐,它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能找到称职的工作,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交到和你喜好相同的朋友,还可以让你知道全世界各地最新最快的新闻。

  刘丽新

  根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春暖花开·花儿笑了

  我认为,网络带给我们人类的好处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查阅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发送邮件,还可以和好友聊天,写博客、看电视和电影,甚至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来播报新闻——

  于贵良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对于社会主流人群来讲,从来没有一种信息传播手段能如此接近和影响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先进的传播手段,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快捷。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互联网让人欢乐让人忧

  记者

  所有的事物有利也有弊,互联网也不例外。有些人迷恋网络成瘾,打游戏,搞网恋,耽误了学习工作,破坏了家庭和睦,一些青少年甚至因此走向了犯罪,这些问题都不容忽视。

  春暖花开·花儿笑了

  是的。比如一些网站芜杂,内容混乱,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心灵;比如一些管理不规范的网吧,使犯罪的发生有了适宜的土壤;再比如戒不掉的“网瘾”,还有那可恶的病毒或黑客等等,这些问题多多少少都让人感到一丝忧虑。

  刘丽新

  沉迷网络的弊端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人在网络中侃侃而谈,却对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社会交往有恐惧和障碍,甚至拒绝融入社会;有的人因为上网时间过长,损害了身体健康。

  更蓝的海

  我亲戚家的一个小男孩,今年上五年级了,平时学习成绩非常好。可就在两年前,自从亲戚家买了电脑后,孩子的成绩明显下滑,成天就想着上网打游戏。今年年初,亲戚家把电脑都卖了,可孩子的成绩还是没上去,每逢周六日,就哭着喊着要上网。

  刘丽新

  互联网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比如,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但也容易被网络上充斥的大量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所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恶劣影响。

  于贵良

  面对网络的诱惑和其它随时可能出现的诱惑,青少年如何把握自己,如何选择正确的道路,这是一个考验意志的过程,是一个磨炼性格的过程,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人生的过程。

  网络反腐应积极引导规范推进

  记者

  “表哥”、“房姐”,一个个腐败事件通过网络曝光在大众视野中,网络似乎已经成为了腐败事件的显微镜和追踪器。但是网络反腐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信息发布的门槛低,不排除个别网络举报行为存在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打击报复、诬告陷害等可能性。

  于贵良

  微博、微信,随着互联网传播手段的花样翻新,世界仿佛进入了“微”时代。现在,“微”成了年轻人手中的常用工具,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潮”。微博、微信之所以特别受欢迎,在于它们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对于许多人来讲,有了微博和微信,相当于有了自己的“私人媒体”,可以任意挥洒自己的情绪。这种任意性和互联网传播所具有的“核爆”威力,现在被许多人利用来揭发贪官,中招者一般都是必死无疑。有人戏称,互联网对中国的反腐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丽新

  2012年新华网在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调查中,75%的人选择用网络曝光,而选择通过信访、审计等官方渠道的不足10%。应该说,近年来网络反腐的成果巨大,但依靠人肉搜索进行反腐,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也可能会出现造谣诽谤、人身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反腐”的规范和管理,把它纳入法治轨道。努力形成网络和现实相结合、相促进的反腐机制。

  于贵良

  建议对网络反腐进行专门立法,明确政府、网络媒体、网民的权利和义务,既要规范网络监管行为,也要规范网络举报和网络监督行为,将其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本报记者 崔虹 王凤伟

  网友留言

  156487985: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 网络问政风生水起, 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表哥”、“房叔”都落马了,网络反腐的号角越吹越响。但是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在将一些贪官拉下马的同时,也存在谣言泛滥、语言暴力等负面现象,需要积极引导并规范推进。

  Lipton:网络的发展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社会在进步。民意监督如同阳光,能帮助消灭权力腐化的病毒。

  更进一步:网络舆论中的情绪性言论很突出,网上存在不少发泄情绪的偏激言论。有时网友被偏激的观点所感染,舆论监督很容易变成舆论暴力。

  @baihehua2008:浏览网页时总是出现一些不雅的图片,污染视觉,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暴力诈骗也是互联网监管的重中之重,建议出台监管法规的同时,也应提高处罚力度。

  @文华青禾:互联网就像一条大街,要想让其畅行无阻,就要制定规则,各行其道,既要保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又要对其行为进行规范。遇到问题,要有法可依,有人负责。

  @皇城根下的梦想:网络是“广开言路”的平台,构建网络文明是网民与网络监管部门的共同责任。网民应加强自律,文明上网。网络监管部门应尊重公民权利,在法律框架内行使网络监管之责。

  @提恩畅: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并在普通民众和政府之间搭建起一个快速便捷沟通平台。而同时各种虚假谣言、暴力色情的内容也借助网络快速传播,所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对个人及互联网企业进行必要的审核,这三者必须齐抓共管。

  @雨中青莲:互联网是个开放的空间,它应该让人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能任由居心叵测的人搅浑水,所以,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加强管理,让其成为集监督、批评、弘扬正能量于一身的交流平台。

  @ 英洪波一号:网络不仅是信息传递平台,它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规范网络管理势在必行。除了立法给网络行为立规矩之外,我们还应该大力提倡上网道德,只有提高绝大多数网民的思想觉悟,才能最有效改善网络环境,让网络成长充满健康积极向上的动力。

  @sjg敬业心:虚拟的世界有实际的规矩规则,网络也离不开人的操作,所以无论如何都是人的问题,要织一张法网,让法网无处不在。因此,规范管理互联网的法规一定要先行,还得有超前管理。

  @神仙杰杰:互联网规范使用,当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监管严格,实名开户,对于网络违规才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另外,网站自身更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形成一个优良的网络环境,如此一来,互联网规范清洁指日可待。

  本报记者 尤敏 殷兵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