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微笑曲线两端的拓展需要信息系统支持
1992年当时的宏基电脑董事长施振荣在《再造宏基:开创、成长与挑战》一书中首次提出微笑曲线(Smile Curve)的概念。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而曲线代表的是获利。微笑曲线的含意即是:要增加企业的盈利,绝不是持续在组装、制造位置,而是往左端或右端位置迈进。2008年郎咸平在顺德乐从的“宏观调控下的企业破局之道”讲座中指出:中国的企业在产业链中是最低的,产业链最有价值的是在美国或者是欧美。
如何向产业链高价值的技术、专利,品牌、服务,也就是微笑曲线的两端迈进呢? 在迈进过程中,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PLM)有助于制造业在完善组装、制造的基础上向技术、专利方向拓展,这是因为PLM系统中的协同产品开发(CPD)模块可促使产品设计电子化、信息化、集成化、系统化。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客户关系,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利于把客户需求转化为PLM系统的产品配制管理。CRM系统在制造业向品牌、服务也即是微笑曲线右端迈进提供支持。追求产业链的高端、向微笑曲线两端迈进不是仅有主观愿望就行的,还要受客观条件限制,其中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是制造业的基础业务组装和制造,需要企业在产品架构设计的时候就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供应商布局和物流配送的设计。同样组装和制造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系统,使得企业的产品设计实现可制造性和低成本高质量的输送。
二、利用基于信息系统的协同商务,实现利益最大化
美国在60年代把半导体等产业转移到台湾,台湾在90年代把电子信息产业等转移到东莞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产业梯度转移的代表。当前,我国产业转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型信息化平台,以克服产业转移运程中出现的制造企业遇到的劳动力素质低、物流成本高、产业不配套、企业单打独斗等问题。
新型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各种职能有效整合来实现企业信息、流程、职能的整合和自动化。此外,新型信息系统具有地域和语言上的独立性并且逐渐将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纳入系统中。新型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产品异地协同设计,有效地克服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因产业转移带来的人力资源匮乏问题。通过新型系统的协同商务功能,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全面协同运作,有效提升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的管理创新水平。广东制造业可以把制造环节转移到东西翼的产业转移园区,而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保留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协同商务的基础上构建成本优势。
协同商业模式,是在分析顾客价值主张,整合产业链的相关参与者如顾客、供应链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供应链横向和纵向两端不断的延伸和扩展,最终形成协同整个产业链创造客户价值的模式。协同式商业模式关注的是跨产业链的协同与合作,它求得的是构建供应链伙伴的协同,实现协同商务,并以整体供应链的形式来应对竞争。协同商业模式构架如图1所示:
图1:协同商业模式
协同商业模式通过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整合企业产业链上的相关参与者。在纵向上,企业协同了上游供应商,下游的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客户,形成了统一的纵向供应链协同,彼此之间在信任的基础上充分的分享信息,把环境不确定性将到最低。在横向上,企业协同了与之相关的产业参与者的资源,如银行、政府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其他跨行业组织,彼此间进行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以求得效能最大化。可以发现,协同商业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跨越了产业链,整合了整个供应链中的所有参与者,彼此在分享信息的基础上,来达到协同与同步。在关键资源和关键流程上,它要求核心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资源和信息整合能力,产业中其他参与者通过围绕核心企业,构筑一道全产业链链条,并以整体的姿态来应对竞争。而在当今信息爆发的时代,要充分的掌握信息和最新的环境变化,容纳海量的信息,则必须要求核心企业具备优良的信息系统,构筑产业链利益相关者为一整体,以此来实现整个供应链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三、打造模块化企业,实现精益管理模式创新
模块化企业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阻隔的一种新型企业,是一批为了完成某一特定任务,利用电子手段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灵活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供应链上的供需关系形成网络型的企业群体。当前的企业创造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管理模式倾向于放弃全能、复杂的管理架构,转为保留专长的管理特性,实现精益管理模式的搭建。
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核心管理模式的组建,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主要是利用新型信息系统平台对企业间产品设计、经营计划、组织结构、财务核算等方面的模式协同,企业之间协同管理促进企业的智力资本的溢出,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模块化企业在制造企业集群中随需组合、随机应变可以支撑供应链的快速重构,使得企业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降低成本、凝聚核心竞争能力。
此外,多个产业之间的供应链互相交叉,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之间互相耦合,耦合式的集群式供应链已经超出单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制造行业的供应链优化范畴,迫切需要企业进行综合性的信息化规划,着力规划供应链上纵向企业群和跨供应链的横向企业群的业务流程协同管理技术,满足企业产品开发协同、供应协同、销售协同、服务协同和物流协同的需求。
四、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规划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
信息系统提供商如何帮助制造业实现协同商务、打造模块化企业?通过参考IBM公司的软件治理架构和当前所需信息系统的特点,可以基于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规划信息化平台,按照最终客户需求进行模块化企业的配置,依据企业之间的联系规则进行供应链重构,从战略高度、管理层面到执行层次催使产业转移园区里开发、采购、制造和分销国际化,以 PLM/ERP/CRM/SCM等系统应用催生企业的管理模式标准化,使得企业内部的行业分工及其接口标准化,降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基于SOA构建的信息平台具有价值体现在:
1.使企业信息化和企业发展同步。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功能需要也在不断的加强增多,SOA架构的信息系统平台可以确保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发展同步,使企业信息化范围更全面完整。
2. 基于商务协同的理念,SOA架构的信息系统平台可依据企业之间的联系规则进行供应链重构,从战略高度、管理层面到执行层次催使产业转移园区里开发、采购、制造和分销国际化。
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SOA架构的信息系统平台关注顾客需求,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是以顾客为主心的应用平台。
总之,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需要信息化企业转变企业发展观念和相应的信息化建设观念,关注微笑曲线的两端,利用信息系统构建成本优势,基于协同商务打造模块化企业。信息系统平台提供商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对时空转变敏感,开发出企业需求、产业需求的应用平台。相信在企业和软件厂商协手打造的新型信息化平台基础上,定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飞跃!
[1]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RPII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提出及广东制造企业的实力分析(项目号9151064101000106)。
作者简介:王惠芬(1967--),湖南长沙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生导师,15年来跟踪研究国内外MRPII/ERP/ERPII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为现代生产运作和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