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报网 更新时间:2013-01-05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日前,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主办的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在全国多个城市参与的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体系中,北京在“感知环境”、“创新经济评价”、“智慧服务”等维度的评价中均名列前茅,在“智能治理”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并获得了全国十佳智慧城市典型案例奖。
作为“智慧北京”建设的一部分,本市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已初步搭建完成,可实现医疗卫生、交通等9个部门60类物联信息的共享。“通过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传感器,我们已经对这座城市有了更为智能的‘感知’,举个例子,电梯能实现物联网传感器质检报警、极端天气的交通和气象监测网信息也能在第一时间上传到各个部门共享的物联网信息平台上。”市经信委电子政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的‘智能治理’得分最高,说明北京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信息服务方面做得最好。”赛迪信息总裁路琨解释评价结果时表示。
据悉,本次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体系选取了感知环境、创新经济评价、智慧服务、智能治理、市民幸福5个方面作为智慧城市评价的指标,并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展开。报告显示,在智慧城市发展的启动、展开、发展、提升和完善5个渐进的阶段中,大多数城市处于发展期和提升期的早期,而北京市则成绩显著,不仅在综合评分中被认为已进入了智慧城市“提升阶段”的后期,并且在所有评价指标单项中都名列前茅。
“现在中国智慧城市在各地的建设都很快,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它不只意味着铺光纤、建云数据中心,只有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和就业、提升人口质量、促进低碳绿色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