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楠 通讯员 何文
“怀集集美从立项、建设到投产仅用1年零4个月,比我们的筹建计划时间提前了半年多。”日前,总投资6亿元的省高新技术企业——怀集集美新材料有限公司首期正式投产,集美公司经理梁飞对公司的进展“神速”喜出望外。
集美的“神速”在怀集不是个例,更离不开怀集县在优化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以及创新服务等方面的大胆“试水”。
兑现审批“瘦身”办手续无需“过关斩将”
怀集集美公司经理梁飞向记者透露,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提前半年多投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搭上了当地审批改革的“快车”。诚如梁飞所言,行政审批大幅“瘦身”让落户怀集的企业尝尽甜头。
近年来,在行政审批改革上,怀集坚持能减则减、能放就放,在“少管”的基础上把该管的事“管好”,特别是今年以来,怀集县结合全县“承诺、践诺、评诺”活动的开展,组织了负有牵头承担推进重点项目和办好惠民实事责任的12个部门“一把手”通过县电视台、电台、本单位的办事服务窗口公开承诺:在审批过程中做到“四个最”、“五个办”,即: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短、收费最低、时间最快和今天的事今天办、重要的事优先办、能办的事马上办以及困难的事努力办、所有的事认真办,主动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同时,怀集还对需要前置审批的事项实行“一次受理、联合审批、限期办结”,并利用建设开通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的规范进行严密的监督。
通过对全县33个职能部门行政审批项目的全面清理,截至2011年底,怀集全县消减行政审批项目401项,清理后县级行政审批权仅保留286项。
加快效能提速 获准许不再“多找”“干等”
靠多找多跑,甚至干等才能获得企业落户、投产经营准许的现象并不少见。
然而,为了大幅提速行政效能,怀集实行了项目全程协调服务工作机制、签约项目领导责任联系制、重点项目跟踪落实督查制,并在项目审批、建设、开工投产后等过程中,分别构建了一条龙服务和经常性服务体系,使政务环境得到不断优化。
此外,怀集县对前来投资的企业实行包签约、包办理审批手续、包项目落地建设,以及“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在提高来怀投资项目的履约率和本地招商质量的同时,也让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步入了快车道。
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谢少华向记者透露,该公司的投产时间比原计划缩短了3个多月,如果按照该公司1天1百万元左右的产值来计算的话,行政效能提速如同直接给企业带来一笔巨大资金收益。
领导一线蹲点
有难事干部“跑腿”解决
怀集集美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在立项、建设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该负责人介绍,“集美”的建设用地原来是110亩的荒山,如果仅靠企业自身力量进行平整建设的话,花费资金巨大不说,平整的时间就让企业“耗不起”。在该厂驻点的怀集县委书记江森源了解情况后,亲自带头整合多方力量帮助“集美”解决难题。最终,110亩的荒山、80多万土方仅用了60多天便顺利“摆平”。
在怀集,领导干部驻厂蹲点帮助企业跑腿解决问题的现象并不只出现在集美公司一处。
今年以来,怀集县在继续实施县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帮扶重点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了县领导干部驻厂工作室制度。通过挂点领导每周半天以上的一线蹲点、现场办公,让企业在建设投产和生产经营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马上就办”。
据怀集县纪委监察部门介绍,从今年初,怀集有60多名政府官员对全县31家企业进行了驻点帮扶,全县多家企业原本存在的用水、用电、道路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用工等多方面的难题得到了快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