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头镇 百万点击量:虚拟问政实在办事
来源:浦东时报 更新时间:2012-06-21

 记者 潘永军 任姝玮 浦东报道  
 
  最近,航头镇居民小张登陆镇政府网站,在论坛上发帖说自家宝宝打预防针,只有周二和周五两天能行,还要排队领号,工作人员态度不友善。日前,小张得到回复:卫生中心已把周二、周五打针的时间改为周二至周五,无名额限制。此外,将安排保安维持秩序。
 
  镇政府网站,不是“绣花枕头”,真能办事!这是航头镇网民的真切感受。该镇政府网站设立于2003年,最初每天仅有十几人点击,到今年5月,点击量已破百万。就在昨天,又突破115万——如此火爆,正是网络“虚拟问政”实在办事的生动演绎。
 
  镇政府网站很“包容”
 
  航头镇政府网站很“包容”。“近2万个帖子中,不乏直指政府部门的严厉批评,“拍砖”者众多。按照“传统思维”,这样的内容登上政府网站,有伤“大雅”。但航头镇党委书记沈健的态度很明确:只要合情合理,一条都不删!
 
  不删自有道理。诚心听民意,哪能只听好?镇领导认为,多听“不好”的,才能更好地为民办事。除了网络听民意,镇里14名领导班子成员、机关事业单位30多名行政正职领导和40多名村(居)、社区干部的手机号码,也陆续在镇政府网站公布:24小时不关机,随时接受市民短信咨询、提问、投诉和举报。
 
  “手机刚公布那几个月,我每天都会收到群众来电或短信20多个。”沈健说,但最近一个月,我一个星期也收不到一条了。“为什么?政府网站办事得力,比书记、镇长的手机反应还快,何必舍近求远?
 
  183路“公交门”得民心
 
  被网民称为“公交门”的183路跨区公交线路调整,见证了航头网络问政的效率。
 
  前两年,家住长达佳苑的顾先生反映,自己每天都要乘坐公交183路上班,但此线路停靠站点不科学,居民很不方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航头论坛”上留了言,希望调整183路站点。看到留言后,论坛管理员即刻把问题反映到职能部门。3天后,相关部门来到实地调研,经研究确定了三套解决方案。可究竟选哪一套呢?还是依靠网络。镇政府在网站公布了三种修改方案让网民投票。大家纷纷参与,很快确定最佳方案。
 
  航头镇政府也从“公交门”事件中,感受到了网络的力量与效率,网络问政的“项目”不断延伸。
 
  2010年9月下旬,航头镇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的确定,通过网络问计于民,并提早把18个候选项目“泄密”给网民,于镇人代会前先交网民评议。由此,65岁以上老人春节慰问补贴增加;困难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加大等民生实事,件件“得民心”。
 
  政务微博再给力
 
  2011年12月1日,航头政务网再出新花样,官方微博——“航头新视眼”正式开通试运行。
 
  今年春季,一条“‘下沙烧卖’开笼啦!”的微博在“航头新视眼”发布,一时间新区“非遗”项目——“下沙烧卖”成为香馍馍,无数网友转发评论。传承人郑玉霞说,自己的微博“下沙烧卖genuine”也加了V,“今后可是有身份的人了”。
 
  截至今年5月底,“航头新视眼”共发布微博千余条,收到评论五千多条次。用“博主”的话说,“航头新视野”是政府网站的延伸,它以“引导社会舆论”的目标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开启民智、服务民众,更以“包容、开放、平等”的心态,更广泛地接纳博友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航头新视眼”带动和助推下,机关、事业单位、非常设机构、各村(居)委及社区工作站竞相开博,集体、个人微博纷纷亮相,目前已有60多家单位开设官方微博,并有专人管理。“航头新视眼”作为政务微博,和政府网站、互动论坛在功能和服务上互为补充,各有侧重,进一步畅通了信息发布和沟通群众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