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在基层。基层,有无数可敬可爱的人和生动鲜活的事。只有沉下身心、走进基层,才能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才能体验苦乐、收获感动。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中国医药报与新华健康在全国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走基层”大型系列报道活动。此次活动将通过深入挖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积极探索,宣传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人事迹,促进各地监管经验交流,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的发展,塑造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良好形象。
让我们随记者一起走向祖国各地,一同见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发展、新进步。
6月20日湖北宜昌。图为万达社区8号网格员息扬在一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巡查。本报记者 张建国 摄
记者 张建国 袁福国
6月5日上午9点,湖北省宜昌市万达社区“网格员”息扬准时来到社区,开始对胜利一路、沿江大道等区域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巡查。在宜昌,这样的“网格员”共有1100名,他们活跃在全市的大街小巷,及时发现并上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
宜昌是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在试点工作中,该市将城区112个社区划分为1100个网格,并组建了1100人的网格员队伍,每人负责一个网格,建立了网格化的社会管理工作模式。去年6月,该市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实现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快速发现、精确定责、及时处置、有效监督”。
网格员的职责包括治安、民政、计生等七大项,食品药品安全是其中一项。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网格员负责网格内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的动态采集,开展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上报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及食品药品违法行为,收集并上报群众有关食品药品方面的投诉和举报,协助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按照上级指令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
记者在跟随一位网格员巡查时了解到,网格员实行“一日双巡”和“每周结对单巡”制度,每天上午和下午,所有网格员都要对自己“网格”内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两轮巡查,每个星期他们还要与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共同巡查一次。政府为所有网格员配备了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社区E通”,他们可以通过“社区E通”将各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上报到网格管理中心并接受中心的工作指令。
宜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与监察科科长周宗善告诉记者,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一个中心、三大系统”,即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网格化基础信息系统、投诉举报系统、快速反应处置系统。
记者了解到,网格化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设在宜昌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的组织、指导、协调、督办和考核;基础信息系统,由网格员对所有食品药品经营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并上报,监管部门核对后录入数据库;举报投诉系统由网格员在一线收集群众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举报投诉后上报;快速反应处置系统,就是在举报投诉系统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提交到监督指挥中心后,由中心根据问题性质和归属,通过电子指令指派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并按限期反馈办理结果。
上述工作模式,增加了监管部门的耳目,延伸了监管触角,推动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由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由行业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开展网格化管理以来,宜昌市通过网格员共收集群众投诉举报278条,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35件。
宜昌市副市长张正军指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解决了信息渠道不畅、反应处置不快、监管责任不清、执法处罚不力和协调权威不强的问题,实现了监管工作的社会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去年11月,国家食品安全工作督查组到宜昌市检查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后指出,宜昌推行的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好,为全国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