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丁国锋
每天早上9点,江苏省苏州市新区狮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华润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电脑登录派出所警务工作平台,查看自己辖区过去24小时的警情情况,浏览警务工作平台“即将到期工作任务”栏内提醒他尽快办理的事项。随后,他就带着辅警走巷串户,开始每天的“规定动作”——走访重点单位和部位、回访纠纷当事人。其间,如果发现有新的流动人员,他必须在7天内采集到包括基本身份信息、工作处所和收入、机动车信息、QQ号和手机号码及相关关系人等信息,并通过手中的警务通上传到大平台。这些工作量经过对照细化,都会在派出所大平台上自动生成“考核得分明细表”,成为华润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社区民警日复一日的信息采集看似繁琐,但汇集到大平台后,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不经意间成为公安刑侦、经侦、治安、内保等专业队破案的“利器”和“突破口”。
据了解,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建成运行后,江苏省通过情报研判、信息比对破案占比超过60%,命案破案周期平均缩短70%,破案成本减少70%,3天之内破获的现行命案占70%。
与此同时,全省警务机制改革也在信息化条件下发生了深度变化。以苏州为例,《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基于做实派出所、做精社区警务、做强专业队的需要,苏州公安机关为基层基本警务工作划下了一条“边界线”:社区民警采集流动人口、重点人员、辖区单位、社情民意等基础信息、查找治安、消防等隐患;派出所基础工作除了实有单位管理和重点人员管控外,还按照信息警务的要求开展居住房等级管理、矛盾纠纷化解、入所嫌疑人标准化信息采集、对警情发出研判预警、开展预防工作;各专业部门则承担起维稳处突、侦查破案主要职责,为派出所“减负”,以基层采集的情报信息为主导实现上下联动。
“社区民警从各种盲目随意、零碎汇报和疲于应对中解脱出来,解决了每天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专业队则实行了多侦联动整体作战机制。”苏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度运用省公安厅大平台,他们还先后开发出了合成追逃工作平台、校园安保信息采集模块、职能统计分析系统、民警岗位绩效考核系统、网上办事大厅、警情分析系统、派出所警务工作平台、居住房登记化管理模块等进行上下融会贯通,信息化警务已整合延伸到了公安工作每一个角落。
在这套平台上,单个民警的基础工作可以看成是“超市进货”,当任何一地民警需要“消费”信息的时候,各个“货架”上分门别类的信息,就可以按需为我所用。江苏省公安厅副厅长秦军分析说,有了尖端的设备、完善的网络,如果没有激发出人的潜能和智慧、不知道怎么用于“实战”,就难以真正发挥出准确、便捷、高效的作用。
“脚板+网络”在常州公安机关已经成为找准传统优势和现代科技结合点的“热词”。在新北公安分局罗溪派出所辖区,扎根基层26年的社区民警戴世毅开设的“老戴服务站”网站,有多达24个警民互动子栏目,网络博客访问量达332万人次,另外建立的4个QQ群,加入了辖区139家企业管理人员、保安和职工QQ号,随时可以向他所在的警务站提供各类即时信息。“如果光靠我两条腿,面对6500多个外来人员、367家出租户,怎么也管不过来。现在新招工来的人员,不要跑路就可以在网上身份检查登记,哪里有事情了、有纠纷了,有不懂的法律问题了,只要留言,很快就可以解决好。”戴世毅说,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靠脚板走出来、敲门问出来,还要突破了传统社区警务瓶颈,赶上信息化时代步伐。
“依托建筑物地理信息采集并延伸到了辖区工棚、仓库、地下室等非标准建筑物信息,辖区所有单位、人员信息实现了‘落地’,社区民警办案、查处、接处警、调处、临时性、非警务活动等任务发生了‘七减’效果,下到社区的工作时间、工作力量和资源等则实现了明显增长。”无锡市公安局崇安分局广益派出所所长王也介绍,市局在省公安综合管理服务工作大平台基础上延伸开发的车辆行踪监控、人脸识别、电动车防盗等63个子系统,使得大平台在基层派出所打防管控工作中,凸显了强大作用。通过监控上图、视频巡防和卫星定位、快速反应,该派出所辖区去年可防性案件下降了18.5%。
“苏南各市的改革创新只是一个缩影,早在2000年江苏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社区警务战略,2004年又进而部署实施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建设现代警务机制,2006年起又全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2008年公安部召开南京会议总结信息化引领警务改革,现在通过以大平台深度运用为核心,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基础工作,为数十年来一以贯之的警务改革思路又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江苏省政府党组成员、公安厅厅长孙文德表示,基层警务机制实现了现代化,整个公安工作就实现了现代化,基层社会稳定和谐也为进一步巩固平安江苏建设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