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云锋
据6月11日《南岛晚报》报道,三亚市30个政府部门网站中,仅有16个保持正常更新,个别部门网站上的“最新新闻”时间,标注为2006年4月,距今已有6年时间,有些网站甚至无法正常打开。
政府网站是政务信息公开、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有效平台。早在2008年,省级政府网站开通率就达100%,地市级达99.1%。政府网站已经成为民众了解公共信息、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渠道,对于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降低办事成本等,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很多政府网站重建设轻管理,披露信息量少,服务内容不多。比如,有的政府网站几年不更新,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有的互动性不足,对网友的提问置之不理;有的甚至被黑客侵占链接为医疗广告达一年之久,主管部门却不管不问。
根据2011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79.45%的部委网站、87.5%的省级网站、91.5%的地市网站、92.44%的区县网站存在信息和服务失效、无法使用的问题。花大价钱建起来的政府网站,建而不管或管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仅是对政府公共资源、公共财力的巨大浪费,也会影响群众参与公共管理、反映社情民意的热情,更阻断了民声、民意、民情的收集,辜负了群众的期待。这也表明了某些政府部门的懒政意识仍很浓厚,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为群众服务意识淡薄、工作效率不高等。
有专家指出,政府网站由“名片型”向“服务型”转变,已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十二五”规划纲要亦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关键是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与高度共享。如果政府网站是“聋子的耳朵——一个摆设而已”,何谈“服务”?
加强对政府网站的管理,须强制要求各地政府把政府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渠道,及时更新和完善信息。凡是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满足群众了解政务信息的知情权,及时回复网络意见建议,让“僵死”的政府网站“活”起来、“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