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锚要远航——山东烟台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成效纪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山东省烟台市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审计号“巨轮”在“金审工程”的浪潮里,瞄准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激流勇进,奋勇向前。2009年,在首届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评比中,烟台市审计局被评为该市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多年来也一直被评为该省审计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
夯实人才基础 蓄力信息化发展
2009年7月,正值炎炎夏日,在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台上老师详细讲解,台下学生仔细聆听。这就是烟台市审计局第一届审计署中级计算机培训班的真实写照。
审计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早在2003年,前任审计长李金华就曾经说过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就“进不了门,打不开账”,不懂计算机将失去审计资格。近年来,该局一直高度重视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工作,在派出学习、鼓励自学等一番探索后,果断决定采取自主办班、封闭学习的方式,强化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力求新的突破。事实证明,该局的做法取得巨大成效,当期31名参加培训的审计干部,26人通过了考试,获得了审计署中级计算机资格证书,一次性通过人数和通过率在全国地级市中遥遥领先。第一次成功举办中级培训班的效应,不仅表现在考试通过率上,更表现在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切实提高上。近三年来,该局获得省以上中级计算机资格证书的人才达到43人,110篇AO实例获得审计署奖项,50篇审计方法入选审计署专家经验库。
启动平台建设 给力联网审计
2011年9月,座无虚席的会议室,灯火辉煌,霞光四溅,一场别开生面的启动仪式拉开序幕,这不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投资项目启动,而是为经济保驾护航的审计工作的一项特殊启动仪式——烟台市财政资金跟踪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启动。来自审计署信息中心、山东省审计厅、烟台市委的领导共同见证了烟台审计发展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也标志着该局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烟台市财政资金跟踪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是基于审计署开发的国家“863”联网审计技术搭建的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总投资529万元,配备了服务器、光纤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建成了可处理数据20TB的数据分析中心和可备份24TB的数据备份体系,安装部署了大项目管理、财政资金信息数据分析等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该平台有四大突出特点:一是数据采集形式多样,方便灵活。在财务数据采集中,通过开发B/S架构采集软件,增加VPN、防火墙设备等方式,定期采集320个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在业务数据采集中,通过租用专线与财政、社会保障、地税等部门实时联网传输数据,组建20TB中心数据库。二是便于实施大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布置了大项目管理系统,集成了视频会商系统和法规库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环境下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三是有效体现“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工作理念。研发各类审计分析模型,对市直预算单位财政资金的来龙去脉,各类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等各环节,进行跨年度、跨部门、多视角、多方式相结合的比对分析,快速准确反映违法违规问题,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四是易与纪检监察部门形成合力,有效预防和惩治腐败。利用联网审计,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与纪检、监察机关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有效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商业贿赂案件线索。
审计署、山东省审计厅和烟台市政府有关领导对该局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做法给予高度评价,烟台市政府专门出台文件,针对联网审计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
强化实践应用 助力审计质量提高
2011年6月,烟台市新一任市长王良到任后的第一次部门领导约谈会议上,首先听取了审计局的工作情况汇报,对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思路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要依托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
该局也充分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构建各种体系上,最终目的是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更好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自金审工程实施以来,该局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越条件,加大计算机审计力度,强化AO与OA交互应用,审计项目质量逐步提高。2011年,在山东省审计项目质量评比中,烟台市审计局2个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1个项目被评为全省表扬项目,创近年来最好成绩。在地税征管情况审计中,该局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平台,着力推进地税审计由过去的 “随机抽查” 向“全面核查” 转变,短时间内查出未按期征缴税款11951万元、税收入库不规范6793万元、企业少计提或未及时申报税款18260万元等问题。在社保基金审计中,面对500G的海量数据,该局开发设计了50多个内置审计模型,一举查出重复领取养老保险待遇480万元、部分银行未执行养老保险基金优惠利率规定造成利息损失385万元等问题,同时揭示25万多条信息记录不合规等操作管理漏洞。被审计单位感叹,审计真是无所不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烟台审计人积累了雄厚的人才资本,搭建了科学的数据平台,巧借金审工程的东风,以信息化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化发展,在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起锚,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曹滋榆 邵健 张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