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局党组的亲力亲为下,局机关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富民强县第一推动力这个中心,突出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主动服务企业,大力推进机关作风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良好开局。
一、新型工业化取得可喜成绩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1-3月份,累计完成规模工业现价总产值35.84亿元(其中3月份14.65亿元,同比增长38.1%)、增加值1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39%、28%。
2、技改投入快速增加。1-3月份,新上技术改造项目51个,完成投资额6.4亿元,同比增长47.5%。如衡利丰陶瓷有限公司三期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尚卿矿业二期扩能完成投资500万元。
3、支持项目建设力度加大。积极申报涉及工业的项目,争取上级资金,争资跑项成效扩大。申报衡阳市2011年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项目4个,申报湖南省“四千工程”项目库项目15个,申报国家2011年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3家,申报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工程项目1个;确定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及企业目标任务,淘汰三和有色、衡阳铜线厂、江丰纸厂3家落后产能及企业,淘汰华强水泥厂落后产能。
4、化解用工制约成效明显。新年伊始,正月初八日上午,县委书记肖顺生、县长白一峰率相关县级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深入企业和项目建设工地看望企业家和员工,当得知几家企业用工难后,立即部署为企业招工。下午,陈罡副县长紧急召集县经信局、经开区、劳动局、商务局负责人开会研究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初九日下午,陈县长召集26个乡镇长开会专题安排招工,这是春节后我县召开的第一个乡镇负责人会议。会议将用工任务由县政府行文逐乡镇一一下达,列入年度对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规定每个乡镇按行政村个数,每村至少输送8人以上,全年分3批输送,具体由县经信局、劳动局与企业衔接落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跟踪督查,每五天作一次通报。半个月内,陈县长搞了两次调度,直接调度到乡镇长。截止3月底,全县为荣阳、得阳鞋业等5家企业输送用工3000余人,其中输送给得阳鞋业2500人,确保了得阳鞋业能够按年前的计划在2月底实现部分投产。
5、企业项目复工复产井然有序。安排春节放假的规模工业企业有22家正月初六复产,有62家初八至元宵节前复产,截止2月25日即正月二十三日,除叫停关闭或特殊原因暂未复产外,108家企业全面复产,复产率91.5%。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自初八起相继恢复施工。得阳鞋业、衡泰数控、岑芳板材、天天见梳篦、雅典娜石英石等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复工率100%。
6、工业经济督查调研常抓不懈。贯彻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县工业经济进行经常性督查调研。对衡利丰陶瓷等重点企业能源监测三体系进行督查调研,对“省百家节能企业”县氮肥厂“十一五”节能情况检查,对省“小巨人”计划企业天天见梳篦、省“创业”计划企业华高成套设备、双雁机械和拟报“小巨人”计划企业云天锅炉等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对界牌陶瓷企业及瓷泥储量情况进行调研。
二、机关文明创建得到有效加强
1、转变干部作风。开展“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派出50名机关干部(含建行10名),走访长安乡17个村,解读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慰问困难群众,调处矛盾纠纷,兴办惠民实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送去慰问金7600元、帮扶资金1万元,清除山平塘淤泥35口,新修村道2.7公里。通过走访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转变了干部作风,提升了机关工作效能。
2、主动服务企业。抓企业复产,抓重点项目建设复工;帮助得阳鞋业等企业招工3000余人,确保企业用工需求;对用电大户企业进行春季安全用电大检查,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及措施,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抓全县瓷泥情况调研,为县委政府决策、对接央企业提供可行性报告;组织企业积极申报争项争资项目。
3、创新工作手段。筹资261万元,组建了湖南融合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网络、信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及政府项目策划,进行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计划实行“湖南经济网”、“天下湘商网” “湘商周刊”两网一刊同步运作,打造湖南第一经济门户,与省内经济主管部门和重点企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省级网络媒体的资源优势,为推动衡阳经济发展、做大做强衡阳经济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三、下阶段打算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2、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3、加大企业服务力度。
4、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5、加大督查督办力度。(衡阳县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