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0-12-31
12月14日一大早,宝应县所有党政部门几乎同时从电子政务系统上收到了一份不同往常的文件 《关于在2011年全县重点工作调研交流会上的调研工作得分排名情况的通报》。由县四套班子领导牵头开展的24项2011年重点工作调研课题得分及排名情况,在通报中一目了然!
3天前,该县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以及一些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在专门举行的交流评议会上,逐个汇报了各自带队进行的2011年重点工作调研。上述通报公布的就是汇报的得分排队情况。
“别小看这一份份调研课题,它们是县委县政府部署新一年重点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明年许多工作计划安排将依照这些调研成果进行。”宝应县委办负责人告诉记者,“调研报告的大量内容,在即将召开的县委工作会议报告和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将体现出来。”
作为出席交流评议会的市民代表之一,60多岁的宝应县安宜镇东门社区居民刁伯辉回忆道,12月11日这天,他早早地打的来到县会议中心,以市民代表身份应邀参加了这次“高规格”会议。原以为就是当一个听众,坐下来领到一张表格才得知,还要给台上的调研汇报打分!
给县领导的调研课题现场无记名评分,评分者除了市民代表,还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机关干部代表和全县税收入库前20名企业负责人等。这是宝应今年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整整一天的会议,刁老听得仔细、记得认真,特别是在每个课题后面的“好”、“较好”、“基本满意”三个栏目里打“ ”时,更是慎之又慎。当得知每位参会代表每打一个“ ”都将被折算成分数进行累加,最后对每项调研报告进行排名,刁老感到担子更重了:“全县只有5个市民代表,我这一票沉甸甸的呢!”
以政协委员身份参会的县园林管理处主任程公生对生态新城建设课题尤为关注。他认为调研报告中关于“生态”的阐释还不够深入具体,应该用具体项目、数据、标准进行科学量化、规划,在此基础上请权威机构进行论证,否则“生态”建设会显得很笼统,一不小心会留下永远的遗憾。“因此,我没有对这份报告打最高分。而且,我会在适当机会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程公生说。
安宜镇铁桥社区市民、退休人员胡晓林,对副县长王岚峰牵头的金融工作如何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撑的调研印象非常深刻,并给它打了最高分。他向记者阐述理由:调研报告分析问题透彻、应对举措得力、目标计划务实,通篇内容不务虚,令人信服。得知这项调研果然获得总分第一名,胡晓林特别高兴。但参与这项调研的县金融办主任徐礼康却仍感压力不小:“总分第一不代表实绩第一,面对群众的认可、期待,接下来只有毫不松劲地苦干、一着不让地落实。”
采访县纪委常委、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指挥部执行副总指挥黄兴余时,他刚刚走访企业回来。谈起自己参与的关于优化发展软环境的调研报告,他坦言:“这份报告得分居中,和我们先前的预料相差无几。这一方面说明今年相关工作已初见成效,另一方面又说明群众还不十分满意,需要我们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抓下去。”他告诉记者,指挥部成员正分赴全县企业、农村、社区等多个领域进行走访调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提出更多更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思路举措供县里决策。
会后对调研报告进行回炉再加工的还有县小康建设指挥部执行总指挥张常宝。他对自己参与组织的调研课题取得第7名仍不太满足:“我们有些工作没有谋划到位,比如农民增收途径的设计还要更加具体、科学,一些关键指标的保障措施还要进一步完善。”他感慨说:“这次群众给领导打分,打的绝不是印象分,其中自有他们的道理。”
宝应县委办负责人介绍,县委出台此项举措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使县里重点工作的决策过程让更多民众知晓,体现民主决策;另一方面让民众对县委县政府方方面面的执政能力进行评判,以更多地发现不足和差距,促进科学决策。记者任松筠通讯员张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