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度国内计算机机房市场分析与展望
来源:比特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作者:吕天文

  一、2009年中国机房产品市场规模与特征

  1、2007-2009年中国机房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

  ICTresearch调研显示,计算机机房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计算机机房数目和机房设备愈来愈多,设备功能也愈加完善。但就目前机房整体建设水平来看,仍然落后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据ICTresearch研究,2009年机房市场规模为116.31亿元,比2008年增长1.7%。市场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速。其中机房监控、机房服务、机柜等细分产品的增长率较高,达到10%左右。主要原因为: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于2009年6月1日开始执行,对于中小型数据中心的监控而言,具有补偿性的增长;

  ●能源(包含电力、石油等)行业得到国家的资金支持,在监控、服务上也发展相对迅速;

  ●金融等行业历来较注重机房及数据中心的规划和设计,金融危机基本没有影响到中国的金融业,也促使监控、服务、机柜等产品有良好的增长。

  表1 2007-2009年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状况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规模(亿元)     102.02           114.31             116.31

增长率(%)       16.1%           12.0%              1.7%

   图1 2007-2009年产品市场规模与增长状况

    2、2009年中国机房产品市场特征

  (1)产品特征

  随着刀片式服务器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高密度数据中心的电源和制冷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目前,50%的数据中心的供电与制冷明显不足。以前,大多数用户首先考虑的是机房整体的制冷,认为机房整体的温度降到符合标准的水平,设备的温度也在安全范围之内,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由于机房中设备的密度不同,如果盲目给整个机房降温,会造成过度制冷,不仅浪费电力资源,还会增加额外支出。

  (2)价格特征

  在价格竞争上,大厂商综合运用自身在生产规模、制造成本、技术等多方面的优势,借助价格战来扩大自身产品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不但对一些实力不够的小厂商压力巨大,对二线厂商也形成了相当的冲击。但同时不可忽视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价格战致使利润摊薄,将削弱厂商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的能力。厂商应充分认识到,单纯的价格战对销售的促进作用已经趋于淡化,寻找新的应用领域,并且优化自身内部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发展重要战略方向。

  2009年中国机房产品产品的平均销售价格继续下降,已经跌到了接近12000元,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对于中低功率机房产品的持续需求和厂商直接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

表2 2007-2009年产品平均销售价格

年份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ASP(元/每平米)    12643       12529          12041 

增长比例(%)          -3.1%        -0.9%         -3.9%

 图2 2007-2009年产品平均销售价格

  (3)渠道特征

  2009年,渠道向加强服务能力的方向发展,系统集成商销售比例有所提高。例如,常州万联是以渠道代理方式提供一站式机房安全监控系统的设备制造商和方案提供商,凭借OMM系列监控产品来满足客户的应用和需求,其产品主要由渠道销售。机房产品的集成商,尤其是高端产品的集成商关注的焦点正在由硬件产品向服务领域逐步转移。对于渠道商而言,若具备技术服务能力,则能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获取更多利润,同时受到厂商的关注。相对于其他IT产品来说,机房产品中高端销售渠道的利润较高。但随着价格的下降以及渠道数量的增加,利润水平出现下降。同时,2009年具有服务和增值能力的系统集成商成为厂商合作的重点对象,系统集成商的销售比例上升。

  二、中国机房产品市场趋势分析

  1、IT设备将进一步小型化,机房一体化理念成未来趋势

  IT设备将进一步小型化,所有设备都将进入机架,机架成为机房IT设备的主体;具有更合理的可用性设计,更高的实用性、先进性、灵活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可维护性,并且设备更加标准化;加强了对数据保存环境的重视,对机房建设进行更加严格的监测与监督;IT设备的工作时间基本上是连续的,保持24小时不关机。随着IT设备的发展,机房一体化理念应运而生,并成为未来机房的发展趋势。

  2、模块化机房理念已经展开,推广需要时日

  模块化数据中心(MDC)和传统数据中心好比笔记本和台式机的区别。模块化数据中心带来了全新的可管理性和效率,通过容量扩展可以满足传统数据中心的需求,因此模块化数据中心已经逐渐成为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之一。大多数数据中心的使用时间在10年到15年之间,核心设备需要5-8年进行更换新产品。模块化数据中心可以更大自由的进行扩展和更换。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相对较少,如果未来模块化数据中心价格大幅度下降的话,是他们的参考选择之一。当前Intel,IBM,Sun,Rackable和Verari都已经开发出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即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全部封装在一个集装箱中然后托运给客户,相比于自己组装,这种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只需要经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使用。

  3、绿色化数据中心切合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方向

  所谓数据中心的“绿色”,业界标准并不统一,也没有形成可以参考的规范。ICTresearch认为,绿色标准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整体设计的科学合理和设备的节能环保。绿色应该体现在通过科学的机房配置建设设计或改善,来形成动力环境最优化的配置,实现初始投入最小化;在保障机房设备稳定运营的同时,达到节能减耗;同时服务器、网络存储等设备要实现最大化的效能比。第二、满足IT环境的基本运营,同时确保可扩展性。要合理规划数据中心的使用寿命,争取达到总体TCO最小化。

  4、自动化数据中心将极大节约运维成本

  ·可追溯性,即数据中心中的任何一个设备都是可以进行维修、跟踪的,用以确保数据中心的易操作性;

  · 动态性,即可以对数据中心进行动态且自动化的管理(能够实现工作负载移动性、自动管理以及高可用性)。

  · 兼容性,要求设备之间、数据群组之间、数据中心群之间完美切换、连接、通信。

  连续性,即要求数据中心既满足短期内(5-10年)企业的需求,又要求具有可扩展性,满足企业中(10-20年)、长(20-30年)期需求。

  三、2010-2014年中国机房产品总量规模

  ICTresearch依据中国机房产品市场销售额的历史统计数据,分析其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机房产品未来五年的销售额预测如下。

  表3 2010-2014年中国机房产品市场销售额预测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销售额(亿元) 132.69     146.69     159.69    173.69    187.69 

增长率(%)      14.1%     10.6%      8.9%       8.8%       8.1%

    数据来源:ICTresearch 2010,03

  图3 2010-2014年中国机房产品市场销售额预测
数据来源:ICTresearch 2010,03